登上白玉山,可以鸟瞰旅顺市街全景。港区和市街为群山环抱。西有老铁山,靠海边的是西鸡冠山,南有黄金山,东有白银山,北是白玉山。旅顺周围的山都是“宝山”:金山、银山、铁山、玉山,但实际上并无矿藏。白玉山正南方的海港,就是闻名中外的旅顺港。港内有一弯曲狭长的陆地,叫老虎尾。市区以龙河为界,河西为新市区,河东为老市区。
白玉山是大连市的十景之一。白玉山塔原名“表忠塔”,1945年旅顺解放后改为白玉塔,1985年又改为白玉山塔。在修建该塔之前,日本人于1905年11月至1907年3月,在白玉山的主峰上(现立铁塔处)修建了一座“白玉神社纳骨祠”,把日军在旅顺争夺战中战死的22723人的骨灰存放在纳骨祠的地下室内(该祠解放后被拆除)。
日军“为慰战死者英灵,千秋传载其烈迹”,根据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和陆军第3军军长乃木希典陆军大将的提议,在纳骨祠对面的山顶上修建了这座“表忠塔”。该塔于1907年6月开工修建,1909年11月竣工,历时2年零5个月。当时共耗费25万日元。整座塔的结构,由底座、基柱和塔身三部分组成,形似一支白色的蜡烛。近看,形似一个放大的280毫米榴弹炮的弹头。塔高66.8米,内有273个螺旋形台阶通往塔顶。
“表忠塔”于1909年11月28日竣工,日本人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参加者有:伏见宫贞爱亲王、北白川辉亲王、东乡、乃木等,共1300多人,典礼活动连续进行了28天。同时,在纳骨祠前举行了招魂祭奠活动。
它是一篇难得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自白书。日本当局为了修建“表忠塔”,曾抓来中国劳工2万余人,从事该塔的修建工程。在建塔过程中,先后有许多中国人被折磨身亡。这座塔,渗透着中国人民的血和泪。
历史是无情的。这座日本当年修建的用于千秋传颂的表功之塔,如今,成了中国人民对日寇侵占旅顺罪恶行径千载不忘的历史见证。
旅顺监狱是1898年俄军占领时期所建。日俄战争期间为俄军一个骑兵营和战地医院所在地。日本于1907年开始使用,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牢房由原来的85间增加到253间。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又在监狱院内增设了15座工场,强迫“犯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产各种军需品,以补充战场上军需品的不足。监狱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
日本在使用该监狱的38年内,曾几易其名:初名“关东都监督府监狱本署”,1920年称“关东厅监狱”,1934年称“关东刑务所”,1939年改称“旅顺刑务所”,直至1945年解放。这所监狱主要是关押中国、朝鲜的革命者和反对日本侵略的群众。朝鲜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安重根,于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连发了3枪,击毙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被捕后就关押在这所监狱里,1910年3月26日10时在此英勇就义,年仅32岁。旅顺监狱关押“犯人”的数量,常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关押数百人至千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押人数最多时达2000人。
监狱除牢房、工场外,还设有检身室、医务系、调室、暗牢、绞刑场等残酷折磨和杀害革命者的场所。检身室:就是对每天上下工的“犯人”赤身搜查的地方。医务系名义上是给“犯人”看病,实际上是用“犯人”作各种药物试验,致使许多人因此丧生。调室就是刑讯室,其内设各种惨无人道的刑具。暗牢是专供关押“重犯”的,共四间,每间长1.7米,宽1.45米,高2.38米,除门上有一直径9厘米的小观察孔外,四周全是水泥墙,暗无天日。一旦关进暗牢,少则5—6天,多达一个月。由于长时间不见阳光,出来后受阳光刺激,常致眼睛失明。绞刑场于1934年设立,可同时绞死3个人,然后将死者装入木桶,扔到墓地。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来到旅顺,接收了日军防务,使旅顺人民得到解放。但是,苏军没有及时派人到监狱来处理日本罪犯和释放被关押的2000多名革命者。直到8月24日,苏军才派3名军官来到监狱。这时日本人已把在押的人全部杀害了,并烧毁了监狱的全部档案材料,致使我们对监狱的详细情况至今无从了解。
万忠墓是甲午战争时,日本军队野蛮屠杀我旅顺人民的罪恶历史的见证。
1894年7月,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经过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日海军夺取制海权后,日陆军分两路侵入辽东半岛。
日军攻占旅顺后,对旅顺无辜平民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他们不问男女老少,见人就杀,连续屠杀了3天3夜,被杀者达2万余人。当时,旅顺尸横满街,血流成河,其状之惨,目不忍睹。全城生存者仅有36人。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12月24日,旅顺又归清政府统辖。旅顺民众在对主权回归祖国而高兴的同时,对朝廷在旅顺的军政头目临阵脱逃,致使2万多无辜惨遭日寇杀害极为不满。为安抚民心,1896年11月,清廷官员顾元勋主持在墓地树立碑石,并亲笔题写了“万忠墓”三字。在石碑的阴面铭刻了此次大屠杀的经过:“光绪甲午十月,日本败盟,旅顺不守,官兵商民男妇被难者一万八百余名口,忠骸火化,骨灰丛葬于此。”碑文中记载的惨遭杀害的人数,显然是被缩小了。1905年日军战胜沙俄帝国,再次占领旅顺后,为掩盖其罪行,一再想平毁“万忠墓”,因旅顺人民的坚决抵制,未敢轻举妄动。
万忠墓享殿门额的横匾上写有“永矢不忘”四个大字。殿的后面排列着三个石碑;迎面左边的一块是1896年顾元勋所立。右边的一块是1922年4月旅顺华商公议会重新整修“万忠墓”时所立。中间一块,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12月旅顺各界人民重修“万忠墓”委员会树立的。此碑的阴面记述了日寇大屠杀的史实和这次重修”万忠墓”的意义及经过,并在荒芜的墓地中新建享殿瓦房三间。现在人们看到的“万忠墓”就是1948年重修以后的模样。
每年的清明节,旅顺的党政军民,特别是中小学生,都要到这里来进行祭奠活动。不少海外侨胞来旅顺观光时,也到“万忠墓”敬献花圈,书写挽联,以寄托人们的哀思,告慰死难的同胞。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