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安的旅游资源很丰富的,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人物、建筑、历史、风俗、农家乐等,景人合一、独具特色。
上安村完全是按照城池型建筑规划而建造的,村北三道门,村南有吊桥,村东西各有一道门。村西南大沟的沟头防护工程,初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整个工程布局科学合理,修筑坚固耐用,300多年来有效地阻止了沟头前进,至今保护着村庄道路和塬地的安全。
村内建筑类似于故宫建筑形式,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现保存较好的是当铺院和原上安小学所在的四合楼院,四合楼院为明代下窑上楼式建筑,其砖雕富丽堂皇,做工精细;总兵院是叠筑二层的窑洞,二层平台前石砌筑一溜整齐的花墙,煞是美观;村中央是建于雍正三年的过街戏台——三益楼,虽风雨飘摇,但古韵犹存;关帝庙照壁色彩鲜艳;村内石砌的坡道随处可见,多处古建筑的旧址、根基依稀可辩,沿着青石坡可看到往日村落的辉煌;旧址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高楼大院鳞次栉比,楼楼贯通,院院相连,几处高楼大院的院墙夹成深深的小巷,仰头仅见一线天,古色古韵,引人深思。
除保存完整的关帝庙外,传说有大小寺庙十几座,佛教有佛爷庙,儒教有关帝庙、文昌庙,道教有吕祖庙,还有魁星庙,龙王庙永宁寺,观音庙等,与村内的四合式楼院在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严重破坏。虽如此,但随便一找就可看见古迹,村民们用的门墩、嵌入墙的石碑、水瓮上的盖子是总兵执事的木牌等等,可谓名人名笔随处可见,皇家称谓多处显眼。民居多三合院、四合院,砖木结构,厢房均为一面坡,下雨时水会顺坡流入院中,由于缺水,人们取这样的建筑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所有老式建筑物的施工都极为精细,外表看上去比现在的红砖墙还要讲究,给人今不如昔的感觉。有些房山墙使用的是组合材料,砖墙砌跺,土坯砌墙,还有的或是砖坯交错或是外砖内坯。
村中散落的各种石碑和埋在金水河底的一百多块庙碑、墓碑等,记载着上安的许多人事,是了解众多上安人物和历史的重要物证。
上安人祖祖辈辈注重道德与学问的修养,入仕做官者众多,,各种人才辈出。据粗略统计,在现有家谱所记载的不足家族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品级以上官员60人,贡生6人,太学生69人,庠生54人,廪生5人,武举人5人,增广生4人,科副榜1人,乡饮宾18人;有石碑记载的七品县官就有七百多个。另有石碑记载,上安村在明朝时出过几位阁老,清朝时出过几位一品大官和一品诰命夫人,乾隆皇帝的老师牛先年就是上安人,特别是乾隆年间还出了一位湖广总督兼总兵牛天畀,是满清王朝120位功臣之一,他死后,乾隆下令按照旗员一品大臣例赐,兵亲自为其撰写了祭文和碑文,审订了《牛天畀传》。县档案馆存有满汉两种文字写的青石碑御制碑文,他的画像至今仍保存在故宫紫光阁。
沟头防护在山西已有很久的历史,现存的古代沟头防护工程多建于明末清初。据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调查,太谷县范村镇上安村西南大沟的沟头防护工程,初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至今完好,300多年来有效地阻止了沟头前进,保护了村庄道路和塬地的安全。这项工程为跌水式建筑,用石灰浆砌粗料石建成,主体工程包括长5米、宽1.6米的引水渠道和高25米、直径1.6米的井筒式跌水,井口上方建有高1.35米、长2.3米的石拱涵洞,以防杂物和人畜落入,井下出口与下游沟道相连处也建有石砌拱涵和连接段,整个工程由土坝围护。在距井底出口70米远的沟道外侧,建有宽2米、高4米的石砌陡坡和翼墙,以固定沟道。据碑文记载,该工程曾经历3次改进,最后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纠众而后筑之”,3年建成,“波循故道,水害除矣;履道坦坦,行人便矣”。这项民间修筑的工程,捐资者312人,共捐银2693.5两,整个工程布局科学合理,修筑坚固耐用。
修建水井是用来防洪存水的。为的是一旦有较大降雨,地面形成径流,雨水会冲刷路基。由于水井修在路边,这里是周围的最低处,雨水自然会流进水井,然后缓慢渗入黄土地,这样就不会对路形成侵蚀,它保护了进出上安的一条进出道路。
山头修井,正如碑文开头所说,是无私、有识、有力的集中体现,三者缺一不可。这个工程充分展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历史久远,作用巨大。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