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苏轼(苏东坡)的美食趣事(2)

智志2024-05-03

讲究节食

苏东坡专门写过《节饮食说》一文说他自今往后,“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只,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先以此告知,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规定每餐只喝一杯酒,一碗肉,有客人来,也只是三道菜,只可减少,不可增加。有人请他吃饭的,也预先把这一标准通知主人,超标就不赴宴。他认为节食有三大好处:“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己饥方食,未饱先让,散步逍遥,务令空虚。”既重视养生之道,又避免奢侈浪费。东坡的节食还表现在“节酒”上。在《饮酒说》中他说:“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他虽然每日离不开酒,但能节制,从不过量,注意把握“既醉而醒”境界,即是微醺状态。东坡在《桂酒颂》中说的“教我常作醉中醒”,这是他的酒意之真谛。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最为伤身劳神。饭吃八分饱,酒饮三分醉、似醉非醉的美感激发状态,对创作颇有裨益。据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老百姓感激他为民办了好事,朋友们钦慕他的声望才华,纷纷请他吃饭,使他不胜杯酌,感到厌烦,甚至把杭州称为“酒食地狱”。

总之,贬谪生活促使东坡将民间家常食肴与士大夫的趣味融合起来,进行创新,这些美味用料不求高贵,加工不尚繁费,却简而能精,化俗为雅,往往还加上个风雅的名称,更增添了一段情趣,这些与他在诗词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真切,往往以通俗为奇崛的风格,颇相吻合。

1、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苏东坡)的美食趣事

2、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轼(苏东坡)的美食趣事

3、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只能哑然失笑了。

4、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