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官贵外,一般民间不单独举行吊唁,出殡时送葬便是尽礼。官贵人家吊唁礼很隆重,灵堂庄严肃穆。按礼仪程序,有礼生接引客人上灵堂吊唁,孝子贤孙齐跪两拜致谢。吊客多时,午宴不能同时开席,轮番吃饭,称为食“走马席”。孝子一般不陪酒席,均请主事亲朋长辈代作主人。
惠来各地多有守灵、超度之俗。有在出殡之前,也有出殡回灵后。灵堂上立着神牌,守灵者早晚上香。时间有3日、5日、7日、10日、49日、100日,个别有至3年者。总之,超度未结束,就得守灵,不能脱孝。
超度,俗又叫亡斋、做斋、做功德、做佛事、做旬、做七等。佛门超度厂场相似佛堂,后壁中间挂释迦佛及文殊、普贤菩萨或观音大士像,堂中摆香案,死者画像以及祭品,佛道两家都通过诵经宣扬孝道和轮回报应思想。佛家的节目有过桥、礼血盆(女)、撒花、走贡、走五方、沐浴、追荐等。佛堂僧尼超度,用正宗经文佛曲,民间组合的功德班除学唱一宗经文外,唱诵大量有佛教内容的民歌,如《二十四孝歌》、《十月怀胎歌》、《目莲救母歌》等。
“出柩”又称“出殡”、“送葬”。死者的棺柩要出发安葬时,柩前须一人持火把引路,一路上散发银纸。孝子孝孙等穿孝服,背负神主。手持写有“千子万孙”的白色小灯笼一对(长子两对)随于柩后。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桥头,孝女、孝媳、亲戚等与死者叩首拜别,脱去孝服另择回路。棺材由孝子孝孙护送到墓地。扛棺柩时,若觉得棺柩十分沉重,就是死者恋家不行,扛者可用槌击棺,大喝一声:“走!”死鬼即行,棺柩的重量就会减轻。安葬棺柩的时候,做子孙的万不可带雨伞或竹笠到山上去。墓穴由风水先生事先择定。20世纪30年代前,常有因择不到满意的墓地或因兄弟众多意见不一而停棺数十年者。棺柩往往暂寄在庵寺内。
请僧人诵经超度亡魂,俗称“做功德”。做功德时,孝子一切行为都听僧人指挥。先在灵堂上挂起大士画像、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图等。僧人先诵灵前经,继做“四出连”,若死者是男性,则只做“挨塔”和“过桥”,若死者是女性,则“挨莲池”、“过桥”、“礼血盆”、“散花”四个节目要做全。孝子孝女往往要大把施舍,为死者超度顶礼,散财买路。“挨塔”或“挨莲池”时,先将纸塔吊在厅中,由和尚诵经,遍请诸仙,然后执起引路幡,领着孝子绕塔或绕池而走。“过桥”则以椿椅摆开当桥,和尚在前引路,孝子奉香炉跟随过。“四出连”均有“请仙曲”、“引魂曲”等歌谣。
做完“四出连”,便请死者沐浴更衣,以便上天。厅中置一浴盆,中放清水,用新草席把盆围住,和尚执引魂幡放于席中,边摇铃边诵经,孝子则跪拜于地。然后烧冥衣,办粿品祭拜,烧库钱用具,给死者到阴司使用,俗称“追荐”。至此,做功德就算结束。连做几十天功德的也有。因此有俗语说:“多钱多功德,少钱照快节。”
传说惠来人做功德始于元代,因蒙古兵大肆屠杀汉人,汉人子孙为了纪念被杀的先人,就仿照佛教的盂兰会目莲祭母的故事形式,聚众念经,祈望为死者消除孽障,使之可往西方乐土。后世演化,成为民间做功德习俗。但做功德所耗资财不菲,一般人家还是没有这一程序。
俗称“打锣、做功德”,死后第七日,做“头七”(古时曾有做七个七的习惯),延斋公在灵堂诵经超度亡灵,亲友吊祭,做完“七”,丧事也告一段落。旧时,家属仍要“带孝”。从成服起至百日止,叫“苫块以百日为期”,做完“七”就不再带麻纱、黑纱了。以后还拜“六旬”(由女儿办)、“百日”、“对年”(第一个忌日)、“节脚”(即每个节日前夕),拜3年后,香火并入列祖香炉奉祀。
治丧屋内外的布设以及孝衣孝服都属带孝的标志,完全卸弃这些标志,就是脱孝。一般在超度之后,就可完全卸弃。卸去白灯笼,换上红灯笼,称为“换好头彩”。脱孝之时,常将一些可留遗物分给子孙作纪念,称为“分手尾”。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