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民间丧葬一般程序为:净身、更寿衣、发讣告、入殓、成服、出殡、安葬、做七。在家停柩居丧的很少。人亡后,家属要向亲友报丧。有发讣告的,捎口信的多。妇女逝世,要即向其娘家报告,诸事娘家都要管。报丧人不进屋内,而是请主人出门外,告知亡故和出殡日期。亲友接到讣闻,即具“楮仪”(纸礼)参加送殡。送楮仪时间,一般在“做七”前。惠城镇有在百日内可送楮仪的。出殡时,先由家人拜祭,再由亲友送行。20世纪50年代后,盛行开追悼会。追悼会在其家人拜祭后进行。80年代后,有钱人家的送行队伍,有彩旗、锣鼓、西乐队,很讲排场。凡参加送行的,丧家要送给草帽(后改雨伞)及礼包(四式礼:毛巾一条、糖粒两颗、红布一条、红包一个)。
老人将逝,子孙要用一束清香浸入水钵中,用新面巾为死者洗脸、剃头,并给死者换上寿衣。男穿双数长衣,女穿单数衣裙,都穿黑鞋白袜,换好寿衣。更衣毕,遵古礼“废床寝于地”,把老人从床上扶下地,有些地方在地上用稻草铺成床供死者睡,传说这样死者才不会在阴间带上眠床枷。身上要盖天地被,即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临死时,儿媳应为老人奉香礼神,并在老人脚下摆一盏豆油灯,俗称“脚尾灯”,也有点灯于头后,称“点头灯”,皆寓黄泉路暗,为死者上路照明之意。灯旁置饭一碗,俗称“冥饭”。另外要烧些冥镪,供老人阴间或上天堂时一路作费用。老人一死,儿孙就要穿麻衣,亡父露左臂,亡母露右臂。
丧家用白布围在门框门楣上,垂下门帘,称“挂孝帘”。同时挂上白灯笼和蓝纸白字的对联。同时“发讣音”,简者口头通报亲友,隆重者子孙具名依讣告帖式在白纸或黄纸上写上死者讳称,逝世月日时辰,吊唁出殡时间等内容,派人发送亲友。报丧者不得进入受报人屋内,要在屋外传呼。受报人在门口看讣告后焚化,给报丧人“脚皮钱”,准备纸仪,依时参加丧礼。
丧家有私厅公厅者,为举行入殓、吊唁、超度等仪式,多有灵堂之设,无公厅和私厅者,也有临时搭棚的,称为“设厂”。灵堂周围用蓝布装饰,挂挽轴挽联,陈放纸扎金童、玉女、衣物米柜、床褥用品以及象征福禄长寿的白鹤花鹿等物。当代还有人按现代家具陈设而用纸扎成弹力沙发、小轿车、“大哥大”以及天国冥币等物,迷信观念也与时俱进,日趋现代化。布设灵堂后,家中长子率兄弟子侄扶尸体卧于冥椅上,移置灵堂正中,头朝里,脚朝外,前设香案,陈放遗像,三牲粿品,插白烛,之后行“饲生礼”。“饲生”和恋亲视尸是在死者入殓前子孙向死者最后告别的礼仪,“饲生”象征性地表示感恩尽孝。“饲生”后,由法师或长老用纸镪遮盖死者脸孔,法师持幡在前引路,子孙按长幼次序拈香跟随其后绕尸而走,以最后环视亲人。死者是男走圆形,死者是女走方形。俗谓父是天,母是地,天圆地方。有些地方,在饲生后,子孙持小布袋,绕死者走一圈,拉死者衫袖,象征请死者赐种,以示再得祖宗的福荫。
有钱人家入殓要择时日,但一般的入殓是死后第三天。入殓这天,要先在棺底铺上纸钱,上漆打桶。还要烧天符,即把用纸和竹糊成的纸人纸马烧去,请它们先去报告值日功曹。
入殓时先将棺木放正,由6人扶尸放下,孝子应扶头。死者一手执白扇,一手拿毛巾。下棺后,就把盖棺被拉齐整,盖上棺盖,用斧头钉上6颗大钉。男尸棺木油红漆,由家族长辈封棺;女尸棺木油黑漆,由外家长辈封棺。封棺时小孩要走开,传说如果谁的影子被盖进棺中,这人不久也会死。死尸入棺后,亲人便痛哭举哀。长辈钉过的大钉最后要请年轻力壮者真正钉牢,一边钉,一边“做四句”。女儿和媳妇,要用草纸揉成纸梅蘸花生油,点火绕棺烧钉头。青娘要在一边“做四句”。死尸入棺之后,设席人宴,俗称“食炊饭”。
死者去世第五天,便要进行“成服赐杖”。先按子孙人数备麻衣孝杖若干,孝杖每枝长1尺6寸(约53厘米)。父死用竹做杖,母死用榕做杖,杖头扎以冥镪麻布,长孙则扎红纸或白布。服也有别,视辈分而定穿麻、穿白或穿青等。成服时,摆酒席于中庭,祷告天地,然后由族中长老用朱笔在麻衣孝帽孝杖上点号颁赐,长老还要一边“做四句”,如:“赐你杖,子孙康健;赐你服,永食俸禄……”是晚还要设宴请亲朋入席,名叫“食成服”。邻里亲朋,除致函吊唁志哀外,还有送冥纸(纸仪)、挽联、挽轴的,也有送银子的,称“楮仪”或“楮银”。第六天,客人登堂吊祭,孝子要陪灵致谢。灵前要摆纸糊的“企厅图”,男死用男仆,女死用女婢。传统风俗孝子在父母死后百天内,不可出门,如遇不得已的事故时,头上须戴笠子,身上须穿麻衣,因为孝子是不可见天日的。赐杖成服,民间统称“带孝”。有子孙在外长及奔丧者,长子背包袱雨伞示代。余如第三代孙穿麻衣戴白巾、第四代穿麻衣戴蓝巾等不同色泽标志,以示子孙昌盛。
死者子孙穿孝服后,由族中长辈或法师持白灯笼带领死者男性子孙到村中地头神庙报死,俗称“报地头”。死者长子手扶木盘,盘中放着死者年庚帖、乌糖、麻丝、香火等物。长者上香后,取出年庚帖,对着神像说:“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接着念出死者生辰,享寿多少岁。庙祝依所报年岁敲钟,一岁一响,称为报钟(终);每敲一响,长子抽出麻丝一条,凑成一束,缚于神座。事毕,长者将死者年庚帖焚化,领死者子孙绕道回门。报地头之后,长者又带男性子孙持水罐到河边“买水”。在河边跪拜河神,烧了纸镪,明示一生不欠水府钱。打水另路回门。女眷在家门口接水后,用瑞草醮水洒在死者脸上,余者泼在四周。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