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隆回北面的丧葬习俗

军功郎2023-10-09

隆回北面的丧葬习俗

自古“十里不同俗”,但隆回的丧葬习俗却大同小异,这项习俗的整个过程复杂繁琐,花费巨大,少的要花费数万,多的要十几万不等。“生老病死苦”,乃人生的自然规律,按民间风俗习惯,人一旦上了花甲,就要早早地预备身后之事了。下面将这些过程略做概述。

一、做棺材:

又叫修“千年屋”,事主非常重视,舍得花钱。首先选择上等杉木16根(又叫16瓜),也有12根的(12瓜),有的掺入一至两根椿树或梓树,意为“椿王梓将”,其子孙可封王拜将。材料备好后,再谨取逢“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的黄道吉日,然后再奉请有名气的木匠师傅做棺,棺材完工之日,主人家要备办酒席,亲朋戚友会前来祝贺,呈现出一派喜气、祥和的气氛,女儿、女婿还要给木匠师傅封上个“大红包”,以表敬意。当然,寿衣、寿帽、寿鞋也大多是女儿、女婿备办的。此后,还要给棺材上漆,漆当然是贵州来的顶好的土漆,有钱人家要涂上二十几斤,甚至还有“除沙练底”的,所以,百年之后抬棺木的也要费上一番苦功。

二、落气送终:

当老人进入弥留阶段,其儿孙要日夜守护床前,直至老人落气辞尘。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养老送终”,子孙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孙尽到了最后的孝心,民间认为如果老人落气前没有儿孙在身旁,证明这个老人没有福气。老人咽气前,有的还给子孙讲好话,又叫“落气话”。这时,所有儿孙都要跪伏床前,认真聆听,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这时,给亡者喂上一口米饭或鸡蛋,“免得空口见阎王。”并马上用团箕等物封好神龛,填写“落气包”,这个落气包是非写不可的,黄泉路上过关走隘,小鬼无数,没有钱财是过不了关口的。解放前,笔者村里有一老人亡后,因落气包封迟了,没带阴钱上路,路上又被恶鬼打退回阳,子孙正在大哭之即,亡者打着啰连说三句“脚痛,行不得!”家里人马上烧了落气包,并烧了一顶纸轿,不久就慢慢地咽气了。

三、抹尸装殓。

老人落气后,马上请来“装死”的人,就是给亡者抹澡穿衣服的,这是要双倍报酬的。这时,孝子要手执铜锣,沿途轻敲细打(为之打“阴山锣”),到庙里去请水,在庙里装香、烧纸钱,燃放鞭炮后,再把铜锣翻转来在庙现的水溪边装一点水,拿回后,把腊树叶、金银花和井水一并煎煮。然后将亡者脱尽衣服平卧床上,将水倒入盆中,把浸入水中的新毛巾拧干,从上往下在死者的身前身后象征性抹几下,最后在孝子的帮助下穿戴好寿衣、寿裤、寿帽,装殓衣裤,有穿单不穿双的规矩,一般装5层,家境好的7层,最差的也要装3层,不论男女,里层都是白色,外出是清一色。然后抬入白色的兜尸被内,准备入棺。

四、入棺、报丧

尸体入棺前,先将棺木抬入堂屋,用干净毛巾擦一遍,棺材按男左女右、头朝内、脚朝外摆放,棺底内放一层石灰,没石灰的要放火炭灰,再在上面铺一层白布,入棺时,要鸣放鞭炮,孝子孝女满堂大哭,孝子抬着头,房亲抬脚,手执蜡烛,边跪边退,迎尸入棺。入棺后,摆正尸体,用白布装草木灰作枕头,倘若亡者与棺材之间尚有空隙,就要垫放砖瓦或取衣物塞满,然后,盖上寿被。此时,棺盖不能封死,预备着次日,“看活”时亲朋戚友看上最后一眼,如果亡者是女性,必须要等娘屋人看过后才能封棺。棺材的脚后要点一盏香油灯,直至下葬,这灯是不能熄的。民间传说此时点上灯,亡者就免受地狱磨难之苦。

紧接着,一面赶快向亲朋报丧。旧时,母亡,孝子要穿麻衣孝服亲自上门叩拜。路上碰到熟人都要下跪,有人形容见着狗都要一拜,现在大多是电话通报;一面请地仙看日子选择阴地;一面请书房人员布置孝堂,贴挽联、出卜文,忙得不亦乐乎,一面请和尚道士超度亡灵。其中,有金石桥、高坪、南岳庙、西洋江一带也有“唱夜歌”的习俗,内容主要追念死者生前行善积德、为人处事、勤俭持家的美德,及唱一些忠孝古人、十月怀胎,表达子孙受抚育之恩未曾报答的后悔之意,其音调低沉悲切,闻之倍觉凄凉、伤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