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副对联:“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说的是除夕之夜,人们往往彻夜无眠,用“守岁”的方式,迎接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年初一”)的到来。
现在的人们“守岁”,则是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与朱军、董卿等人一道共同迎接零点钟声敲响。而以前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电,没有电视,更没有春节联欢晚会。晴朗的除夕之夜,孩子们则痛快淋漓地进行着“老鹰捉小鸡”、“藏老猫”、“跳皮筋”等各种传统游戏,把过年的欢乐与幸福洒满整个村庄……
大人们则聚在一起玩纸牌。孩子们“疯”够了,大人们玩累了,时间也接近了零点,回家放炮去!据说谁家年初一放炮早,财神爷就到谁家去,早放炮就能得到财神爷的保佑,你想谁能不争先恐后呢?
以前燃放的鞭炮大都是传统手工制作的,个头儿是现在“机器炮”的三四倍,但响声比现在的“机器炮”差多了,更没有现在“机器炮”的电光效果。现在的“机器炮”个个都炸,而以前的“手工炮”,一挂鞭炮中会有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更大比例的鞭炮是不炸的,有的捻子燃烧后火药直接从捻子部位窜出来燃烧而炮不炸,这样的炮叫“窜筒”;有的捻子燃完了,但火药却没被点燃,这样的炮叫“哑巴吼子”;有的干脆就带着捻子完好无损地落到地上。不过,人们并不怎么埋怨鞭炮的质量,相反还有点得意,这叫“落得多”,标志着这一年内收成好,生意兴隆,谁不喜欢呢?
“拾炮”是那个年代孩子们过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现在放炮,炮声一响,孩子们便躲得远远的;以前恰恰相反,谁家一放炮,孩子们便蜂拥而至,把“火车头”帽子的“帽耳巴”向下一放,遮住耳朵盖住脸,一猫腰就是一个“战利品”。有时,为了一个鞭炮,不惜蹅湿了鞋子,弄脏了衣服,炸伤了手指,搞伤了和气,但拍拍那衣裤口袋里鼓鼓的鞭炮,心里洋溢的全是快乐和幸福。
吃早饭的时候,拾炮方告一个段落,小伙伴们各自回家,掏出鞭炮,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面上,尽情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从堂屋香烛中取一支正在燃烧的香,先把带捻子的炮放了,再把“哑巴吼子”折断点燃“刺花”,一直玩到父母责怪两三次才告罢休,恋恋不舍地端起饭碗。
饭碗里盛的一定是扁食(饺子),那是前一天下午包好的。以前,年初一忌讳多,这一天不动刀,不动针,不扫地,不洗衣服,早餐不吃荤,吃蒸馒头、素饺子,意味着日子蒸蒸日上,素素净净过一年,预祝一年吉祥如意。包饺子时,在其中几个饺子中塞入硬币,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谁在这一年内财运亨通。所以,吃到包着硬币饺子的人都会异常兴奋,管他发财不发财,至少这是个好兆头。
早饭好做,在锅内馏一些素包子和馒头,下几碗饺子即可。吃得也快,也不能不吃快,因为吃过饭要上祖坟,一个家门的老老少少都在等着你,你哪有时间细嚼慢咽呢。吃过早饭,各自从家里拿出几刀火纸和一盘炮,都拿到家门中的长者家中,把所有的火纸铺开,用“纸梳”打印上古代铜钱的痕迹,然后把火纸花成扇形,装进筐内,孩子们蹦蹦跳跳在前,大人们带着火纸、鞭炮和放炮用的长竹竿,一起向祖坟方向出发。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