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一带流传的民谣:“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其中关于老君犁沟的由来一段神话传说。
相传有一年,华阴一带天气大旱,禾苗枯死,没有成。华山脚下有一个黑心的财主知道佃户们交不起租子,就耍了个花招,说是要给华山上修路,到处散发“缘簿”,募捐钱财。财主骗来了许多银钱后,高兴极了。他把大部分银钱留给了自己,只拿出很少一点,强迫交不起租子的佃户和长工们,在北峰下边那段石坡上修路。
佃户和长工们来到北峰下,抬头一看,天哪!光溜溜的石坡,像刀削斧劈一样,连脚都站不住,咋修哩?可是,不修财主岂能罢休,只能愁眉苦脸地开呀,凿呀,是夜不停地干着。坡陡石硬,有的碰伤了手,有的闪了腰;这个跌的半死,那个丧命崖下。天长是久,怨气凝聚得像雾团一样,直冲云霄。
一天,老君骑着青牛,正好路过华山,被那股怨气挡住了去路。老君乃是玄元教主,神通广大,看到开路的人这样苦楚,顿时,慈悲心起,遂将如意柄一吹,变成一张铁犁,然后,再向空中一吹,霎时,云雾弥漫,风吼雷鸣,山摇地动。吓得那些开路的佃户和长工,急忙躲藏起来。老君便驾好青牛,拉着铁犁,朝着光石坡犁开了。这时,有个修道士,正在北峰上石洞中静坐,忽见天色骤变,还听得阵阵吆牛声,他坐不住了,急步走出洞来,随着察看,只见云雾中,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一手扶犁,一手执着鞭,吆着青牛,顺着石坡向下犁。这位修道士见此情景,不由得愣在那里,一直看着那老道犁到“群仙观”上边,才停住犁。然后,反犁卸下,挂在北峰后的石崖上,修道士本想叩见这位老道人,但老道士身在云雾中,没法对话。过了一会儿,云开雾散,修道士跑近一看,一条新开的“犁沟”出现在眼前。看着看着,忽然他醒悟了,这驾上青牛开石坡的老道士,不就是太上老专利号君吗?
这时,那些修路的佃户、长工们,也从躲藏的地方走了出来。大家一看,都惊喜若狂地爬在路上,一个劲地朝天磕头,感谢搭救他们的神仙。后来,他们听到北峰上那位修道士说,是太上老君帮助他们开的,就在聚仙台上开了一个石洞,起名叫“犹龙洞”,取孔子赞叹老子“岂犹龙乎”之意,把老君供奉起来,逢年过节,来到洞内祭祀老君。从那时起,石坡上的犁沟就叫作“老君犁沟”了。如今我们看到卧年台上的那个“臣年石”,就是当年老君的青牛,传说青牛在犁完犁沟后,看到华山景色壮丽秀美,便化为石牛,永远地留在了华山之上。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