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黔东和湘西交界的侗族,有一个传统的盛会—赶坳。关于赶坳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侗寨有个“娜耶”(姑娘)长得天仙一般,唱歌绣花样样能干。娜耶长大后,求婚的“纳曼”(小伙子)快挤破门了。为找到意中人,娜耶提出凡来求婚者都要对歌,谁对赢了就嫁给谁。其实娜耶早就看上本寨的一位纳曼,这位纳曼英俊勤劳,特别会唱山歌。两人在坡上砍柴、看牛时隔着山坳对歌,以歌传情,后来娜耶终于把定情的丝帕送给纳曼。哪知一位外村的富家子弟因求婚不成怀恨在心,一天在纳曼回家的路上截住他,花言巧语骗纳曼把娜耶的丝帕拿出来看,趁纳曼不备,将他推下万丈悬崖。这位富家子弟的阴谋成功后,立即回村寨将娜耶的丝帕亮出来,见人就说娜耶与他定亲了,还派人挑着酒肉礼品上门接亲。娜耶知道事情真相后悲痛万分,找到纳曼坠崖的地方嚎啕大哭,这时有人打着火把追上来,娜耶一头跳下悬崖,殉情而死。
为纪念这对坚贞不渝的情侣,侗族姑娘小伙常聚在山坳上唱歌,“赶歌”求爱的习俗也因此而兴起,赶坳节多在风景优美的山坳里举行,故称“赶坳“,时间各地不一:楠木坳在农历五月十五,烂泥坳在立夏,冲首溪坳在八月十五,尖坡坳在九月初九,小坡坳每月初一、十六各赶依一次,禾梨坳在每年四个大戊日。其中禾梨坳、尖坡坳和楠木坳的规模最大。
每逢赶坳这天,侗族人民身穿节日盛装,小伙子和姑娘们撑着阳伞,或头戴精致的细篾斗笠,摇着花扇,吹着木叶,唱着山歌,互相追逐嬉闹在花影树丛间的小道上。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
鱼的价格有高有低,并且鱼也遵从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越是难以捕捞到的鱼,越是名贵,很多人对于名贵的鱼都非常地向往,或是吃,或是把它们当作宠物养,知道能满足自己地需求就很满足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名贵地...
图瓦卢传统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汤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满林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于长桌上,取食方式类似西方的buffet,由客人自行取用。土国传统男尊女卑,并重视长...
在农村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母鸡打鸣,家有不幸”。古人认为,家里养的老母鸡学着公鸡的叫法,开始打鸣时,家中就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将学公鸡打鸣的母鸡找出来,将它杀掉。古人认为鸡血辟邪...
关于九龙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宋小朝廷被元兵追迫流落至此,陆秀夫等大臣常常拥宋帝登临山岗上的巨石,眺望鲤鱼门海口,盼勤王之师。传说宋帝某日登石,见四周青山群立,便对群臣说:“八座青山,每山一龙,是...
蟒蛇节是贝宁共和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7月15日举行。贝宁共和国南部维达市的人民,自古以来崇拜蟒蛇,把他视为神灵。所以,维达市又被誉为“蛇城”。在那天,家家户户喂养蟒蛇,人们与蟒蛇同吃同住,和睦共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