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和扶养信仰
与妇女生育、婴儿扶养有关的民间信仰习俗和迷信尚有:
拜送子观音 传说观音现身千变万化,其中有送子观音,亦叫送子娘娘。有的地方专立送子殿。有女无子或婚后不育祈求子息者,在送子观音前焚香燃烛,顶礼膜拜,求签许愿,祈求早日得子。
打懒生 如结婚三年仍未生育,到年三十日夜,婆婆串通好隔叔婆或别的老妪,乘新娘子(习俗三年尚未做娘,仍可叫新娘子)不防,婆婆倒捏扫帚向媳妇肚腰打来,还边打边喊:“侬生不生,生不生?”媳妇挨打,莫明其妙,其间闪出隔壁叔婆或其他人,诱劝新娘子赶快回答:“生,生!”媳妇无奈,通红着脸轻应一声,逃入房中。事有巧合,翌年媳妇生个大胖孩子,婆婆还向人夸称办法灵验,日后孩子长大却被人谑称“打坯的儿子”。如仍无生育,也就不声勿响了之。
夜啼郎招贴 婴儿时常夜哭,有迷信思想者用红纸写上:“天皇皇,地皇皇,小孩啼哭在娘房,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贴于十字路口、桥旁、厕墙,谓可治婴儿夜啼毛病。
“倭倭不” 这是宁波一带特殊的“摇篮曲”。从明代倭寇猖獗时传留下来,以倭寇来了如同老虎来了一样,来吓骗婴孩睡觉。词曰:“倭倭来,侗侗来(象声),阿拉(我的)宝贝睡熟来。”
呕魂灵 即啐灵魂,《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迷信》记:“孩童受惊,谓灵魂出窍,则啐灵魂。其术有二:一以扫帚一柄,插香于帚,置于门旁,一人呼曰:扫帚公公呕拉来,一人递应之曰:唯!俟香尽,乃移帚于他处。一以碗一,上复以纸,并贮清水一碗,用米筛搁于灶镬上,一人立于灶前,一人坐于灶后,一人以清水点于纸,复碗上,递呼儿名曰:某某来!一人递应之曰:唯!呼至四十九声,见有纸内作人眼状,由曰魂来矣!乃已,则以盅复于孩童睡所。”旧时,前一种叫请扫帚太公呕魂灵,后一种为请灶君菩萨呕魂灵。在鄞西山区尚有一种在灶君前用邋水浇泼在一水盆中,邋水成惊吓人形状,即视为魂灵招来。
解放后,迷信的不科学的生育习俗已废止。孕妇在医院、保健所生育,婴儿健康,产妇平安。人们礼尚往来,馈赠少量礼物,以示祝贺。实行计划生育中,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旧观念已有改变。产前“催生”、产后“送产”、小孩满月外婆等送衣食等习俗仍行。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