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号称“塞上古城”的榆林,有一种叫“香哪”的传统风味食品,因其风味独具一格,被誉为食品中的一绝,蜚声于省内外。“香哪”历史悠久,《清异录》载唐代称它为“消灾饼”。这种饼有一股酒香味,到了清代又称它为“酒香饼”。相传康熙年间,榆林有位县令宴请当地豪绅,席间大家品尝了“酒香饼”,只觉酒香扑鼻,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香哪!香哪!”从此,“酒香饼”便改名“香哪”了,一直沿袭至今,盛名不衰。“香哪”是以精白面为主料,用白酒和成面团,制成饼坯,然后以猪油浸炸而成的。吃时趁热撒上白糖,其色洁白油润,其味绵软酥脆,酒香浓郁,是当地举办宴席和馈赠亲友的上乘美点。
榆林的“炸奶链”也是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以鲜羊奶为主料,用油炸成斜形的链条状,故名。制作时先将鲜羊奶加入鸡蛋清、绿豆淀粉,以水搅拌均匀,制成奶浆。锅里再加鲜羊奶、白糖,旺火烧开,徐徐倒人奶浆,轻轻搅动,呈糊状时盛入瓷盘,冷凝后翻转倒在撒有干淀粉的案板上,切成斜块,裹一层干淀粉,用猪油炸熟,趁热撒上绵白糖上桌,其色金黄,外脆里嫩奶味香甜,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
陕北佳县的“蜜碗”是当地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其酥软清香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提起它的来历,老一辈人会给你讲一段有趣的传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娘娘产后得了疑难重症,不论什么佳肴美味都吃不下去。一日,大臣魏征进宫探病,问了娘娘的饮食。太宗叹了一口气说:“皇后百样补品都不想吃,日渐消瘦,如何是好?”魏征奏道:“为臣听说葭县(现改为“佳县”)有一位张厨师善做民间小吃蜜碗,病人最喜食用,何不召来一试。”太宗闻奏,立即派人将张厨师传进宫中御膳房。
第二天一早,张厨师亲自给娘娘送去烹制的美食。娘娘见盘中所盛之物不是常见的水陆八珍,而是一个金灿灿的小碗,就发生了兴趣。她端起盘子仔细看了一阵以后,轻轻咬了一口,只觉得又酥又软,美不可言。接着又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尝,吃得一点不剩。从此,娘娘胃口渐开,每天除吃两个蜜碗外,还能吃一些别的东西。过了一个月,娘娘脸色渐渐红润,过了三个月,已经完全康复,太宗大喜,以黄金百两、彩缎百匹重赏了张厨师。从此蜜碗名传中外。
蜜碗的做法是:每三斤白面,加十个鸡蛋和一斤蜂蜜,将面和匀,擀成半寸厚,切成手掌大的方块,捏成碗状,入油锅炸熟即成。
“子洲果馅”始于明代,是陕北传统风味小吃之一,它用上等白面、优质大枣、熟芝麻、菜籽油或芝麻油为原料,经过油酥,制皮、制馅、包馅、烘烧等五道工序制成。其成品色泽金黄,皮薄层叠,枣泥香甜。它不仅是当地群众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青年男女订婚的必需品。按当地风俗,订婚时男方送女方的衣物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可多可少,而枣果馅则是必不可少的,且所送必成双数,一般为16个或24个,近几年有增至48个或64个的。女方将收到的枣果馅分赠给直系亲属,表示已经订婚。
陕西的风味小吃丰富多彩,品种繁多,除上述具有代表地方特色的一些食品外,各地都还有许多著名的传统小吃值得称道,如西安“甑糕”绵软粘甜,枣香浓郁,久食不厌,是四季皆宜的方便食品。西安蜂蜜粽子凉甜适口,沁人肺腑,尤在夏令季节深为群众所喜爱。西府歧山的“御京粉”以白、薄、匀、光、软、筋、辣著称,被誉为面筋皮子,曾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膳。扶风的“鹿糕馍”皮薄色亮,酥脆香甜,味道鲜美,又耐久贮,民间曾广泛流传:“岐山挂面西凤酒,扶风鹿糕京里走”的谚语。兴平的“干馍”小巧玲珑,逗人喜爱,色、香、味、型俱佳。东府三原的“泡泡油糕”表皮膨松,薄如轻纱,味道香甜,入口即消。富平“太后饼”外皮焦黄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油香不腻,曾是汉文帝之母薄太后爱吃的食品。大荔的月牙烧饼颜色金黄,酥香味美,民间从古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咬一口是空空。”大荔“炉齿面”柔韧光润,香辣味浓,别具一格。绥德“油旋”皮脆质软,油润酥香。定边“糖馓子”松软起泡,酥脆香甜。汉中的“菜豆腐”酸香细嫩,清爽利口。陕南“热凉粉”麻、辣、酸、香,十分可口。汉中“薄脆”焦黄酥脆,香味绵长。洋县“枣糕馍”松软香甜,经久耐贮。洋县“猪白血”鲜嫩适口,营养丰富……这些食品都普遍受到中外游客的喜爱和赞赏。总之陕西风味小吃品种繁多,难于逐个记述,此处介绍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以作为窥视陕西饮食文化的一个小窗口。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