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南西部的汉中地区,每到夜晚,常有挑面担者敲击木梆,沿街叫卖,以清脆的“梆梆”之声招引顾客,故又称“梆梆面”。这种面食风味独特,是陕南面条中之佼佼者,其制作方法简易,不用菜码和臊子,重在调料。辣椒油是用菜子油在旺火上烧热后泼成的,酱油、香醋用装有草果、花椒、大料的调料袋分别在锅里烧开,熬出香味。面条下锅后,先在碗里放入适量的酱油、香醋、精盐、辣椒油,生姜汁、葱花及胡椒粉。锅开后,先舀滚热的面汤倒进碗内,再将面条捞入,浇上少许熟猪油就可以吃了,味道酸辣醇香,清淡爽口,夏吃解署,冬吃驱寒,且有利湿暖胃的作用。谣曰:“梆梆汤面香又鲜,酸辣暖胃能驱寒,清淡之中有真味,吃上一碗赛神仙。”
馍和饼这种不起眼的日常吃食,也有许多做法别致、风味十足的佼佼者。
临潼的“罐罐馍”,因其形似罐罐而得名。制作这种馍,面团盘揉的时间长,讲究把面和硬,分成几块反复揉搓,做馍时,每个面剂还要多次揉搓,因而蒸出的馍于酥香甜,皮薄层多,凉吃酥而不粘,可存放旬日不变质。
蒲城的“椽头馍”,因形似椽头而得名。这种馍不同于北方人常吃的一般蒸馍,制作此馍不用碱,以1/4的酵面和3/4的面粉,快速揉成硬面团,用木杠反复排压,使酵面充分混合,再反复揉搓,直至面团柔软光滑时制成馍坯,饧至馍坯微发虚时,人笼蒸熟即成。这种馍皮光色润含水量少,风吹不裂皮,久存不变质,吃起来满口香甜。1982年在渭南地区风味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传统名优食品。
驰誉三秦的“石子馍”在关中农村深受群众的喜爱。石子馍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石器时代的“石烹”遗风,被食品专家称为食品史上的“活化石”。有关它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唐代《资暇集》,那时称为“石鏊饼”。唐代李匡义说,石饼本来叫“略饼”,因为同州人好相略(Yan音彦,粗鲁、逞强好胜),每到口角相争,相持不下时,就要投拆官府去打官司,双方都怕官司打输坐牢挨饿,所以“必怀此饼而去,用备狴牢之粮。”后来又成为当地进献唐朝皇帝的贡品。到了清代,石子馍随着坐官、经商的秦人传至江南,文坛巨匠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称誉它为“天然饼”,对其用料、作法、特点作了详细记载:“泾阳张荷塘明府家制天然饼。用上白飞面,加微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小鹅卵石,衬而嫫(han音汉,烧的意思)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或用盐亦可。”这段记述和今天石子馍的用料、做法、特点基本相同。这种烙制食品的方法虽然很古老,但由于焙烙传热均匀,既不易焦糊,又能熟透,吃起来油酥咸香,可久贮不坏。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石子馍已由乡村转入西安高级饭店。现在虽然仍以鹅卵石作为导热媒介,但加工方法更为精细,也更讲究卫生,并将其体积改小,人们偶尔品尝几口,更觉比山珍海味还有嚼头。不少中外宾客一到曲江春酒家,都纷纷要求品尝石子馍,并购买一些带回,作为珍馐美味馈赠亲友。
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所在地的礼泉县,有一种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柱顶石馍”,因其形状似柱顶石而得名。据传此馍始于唐代,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它色泽鲜美,醇香扑鼻,不佐菜肴吃亦美味可口,过往游客无不购买品尝。清朝乾隆皇帝拜祭唐太宗昭陵时,品尝了地方官员敬献的柱顶石馍,极为赞赏。这种馍是用碱水把面粉、蛋清、酵面快速揉成面团,再制成外实内空、表面鼓起、底心内凹的馍坯,然后用刻有花纹的木模压上图案,放入铁锅内,用木炭火或无烟煤烤熟的,吃起来酥脆爽口,甘香味美。当地人把这种馍的特点总结了四句话:“皮薄瓤厚鼓鼓腔,底凹面平柱顶样,酥脆爽口味道香,携带方便好存放”。1981年8月,美国前总统卡特访华,30日他同夫人、女儿一行来陕,访问了礼泉县烽火大队,中午在一家农民家里吃饭,主食有面条、柱顶石馍、饺子;菜有西红柿炒鸡蛋、烧豆腐、炒蛇豆、凉拌豆芽。卡特不熟悉地用筷子夹着各种农家菜,边吃边翘起拇指夸奖“真好吃!真好吃!”尤其对柱顶石馍很感兴趣,赞不绝口,向主人详细问了制作方法,并让翻译把柱顶石馍的用料、制法和特点全部译成英文带回美国去了。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