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追寻七夕起源(了解七夕文化)

善静2023-05-20

追寻七夕起源 了解七夕文化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七夕也来源于古人对时间的崇拜

“七”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七夕同时也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的崇拜

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百岁老人人数居世界五大长寿乡之首,在当地早有“长绿山神仙泉水可治病”的传说。

据说,常饮长绿山神仙泉水不但能使“痼疾皆除”,而且“饮之养生,令人多寿”。

这种传说逐渐演化为当地特有的“水崇拜”传统,以及这个传统也衍生其特色的民俗节日--七七祭水节。

巴马七夕祭水节

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早在数百年前,就有“长绿山神仙泉水可治病”的传说,农历初七早晨头遍鸡啼后,各家即到神仙泉汲水储藏,称为“七夕水”。这种传说经历代传承逐渐演化为当地特有的“水崇拜”传统,以及与这个传统有关的民俗节日--七月初七祭水节。

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凌晨,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长绿山神仙泉祭水并取水,人们相信当天寅时在长绿山神仙泉取回的泉水用瓦罐保存水质可以全年不变,封存后供于家中神龛,点点滴滴视如家珍。饮了这个不但可以延年益寿、消灾解难,还可以庇佑全年的健康。

七夕祭水节是百年来巴马人民一直传承的民俗传统,兴盛于上世纪50年代,为巴马具有悠久历史深远影响的民俗传统节日,几百年来,神仙泉水因神奇的养生作用,周围居住的百姓一直延续着长绿山七夕祭水节,百姓中传说,常饮长绿山神仙泉的七夕水,不但能使“痼疾皆除”,而且“饮之养生令人多寿”。

为继续传承巴马特有的七夕祭水民俗,巴马丽琅从2011年起恢复了长绿山祭水传统,与河池市、巴马县共同将节庆作为巴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巴马长绿山七夕祭水节的传奇故事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浓郁,传统的节庆很多,比如三月三歌圩节、炮龙节、跳坡节等等,但是七夕祭水节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因为七夕给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延伸为“中国情人节”,而在长绿山巴马的“七夕祭水节”却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当中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

去过巴马的人都知道,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还保持着原始的农耕生活,这里的一切自然而平静。在巴马东南部的那桃乡长绿山,更是有着美丽的地貌景观、天然的生态环境,着实令世人神往。早在数百年前,这里就有“长绿山神仙泉水可治病”的传说,这种传说逐渐演化为当地特有的“水崇拜”传统,以及与这个传统有关的民俗节日——七夕祭水节(也叫取水节)。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凌晨,四方乡民就蜂拥而至,朝山叩拜,取回神仙泉泉水。人们相信当天在长绿山神仙泉取回的泉水用瓦罐保存水质可全年不变,如遇身体不适,取出饮用,即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还可庇佑全年的健康。巴马长绿山神仙泉水由此扬名,成为巴马水中极品。

“星孤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百岁春秋卌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衍无极,长生宝箓丽琅函”。这是清朝嘉庆皇帝当时赐给一位142岁高寿、名叫蓝祥的巴马老人的诗,自此,巴马便在历史上留下了长寿之乡的美名,一代帝王的祝福或许显得过于虚无与飘渺。但岁月如梭,时空变幻,不变的是传统的七夕祭水节。

80年代《纽约时报》的有篇报道:中国有暴乱发生!缘由是在卫星图上拍摄到一组位于中国西南部巴马方位的地方有很多闪闪点点、像长城一样盘绕的影像。放大一看,人群密集,盘山路上,来者几重,以为中国有暴乱发生!当地政府安排人去实地了解情况。原来在长绿山山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手举火把、排队进山,上山取神仙泉水。原来是农历七月初七当天群众自发参加七夕“取水节”,去取“长绿山神仙泉”泉水珍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