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抢“福禄”水,就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初一凌晨鸡叫头遍后早起去抢第一挑(桶)“福禄”水(彝语:“阔信达太新以闹”),有的用瓶子盛满水后,把三十晚上的水与初一的水过称,进行比对,如果初一的水重,来年年成好,如果三十晚上的水重则来年年成不如去年。目的是祈求来年幸福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过的火火红红。大年初一抢第一挑“龙”水,体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善于争先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他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祷和追求。
天刚拂晓,东方现出鱼肚白,初一早上就要开始献饭了,首先还是用一个烧红的醋汤石,放在一个小木盆,放上青松毛、马桑树枝,然后盛上水,发出“嗤 嗤”的响声,冒出缕缕青烟,在祖灵牌下,到处洁净之后,开始献饭。大年初一献饭,用一个大碗把饭盛满,吃饭头上用一枝白马缨花插在一块长由3寸不等的,肥瘦相伴的生肉上,还有一根蒜、一块生姜、一碗水、一碗酒、青松毛、几截马桑树枝,点燃一把白柴,到房背后的正堂屋位置敬献,先抓几粒饭、一点肉在清水碗里,送四面八方来的孤魂野鬼,然后开始敬献天地神,是天地神带来阳光雨露、致使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过的火火红红,接着敬献祖先,敬献祖先时,大意是:“瑞狗年初一,经过洁净后,酒肉全摆上,来敬献祖先,求祖先保佑,头枕石头上,不掉一根毛,脚踢石头上,不掉一片指,人家的先祖,庇护着人家,自家的先祖,保佑着自己,招财得进宝,出门求平安。还要吟诵家谱给祖先听。比如,像我们罗婺彝族李氏家族啊保唉弄颇为例,家谱是这样的:彝语“铺昂动吐姆更姆昂肯,姆坑勒背招罗磨,招刀得刀得昂补,更慈聋好高,本姆讨尼斗底弄青保,啊保唉弄的。”之后敬献堂神、门神、灶神、厩神、水神、或先后逝去没有上祖灵牌的,一切献毕之后,将筛子里的祭物放置在供桌上。
这时候,妇女们开始忙碌起早点来了,有的煮汤圆、有的煮饵块等,吃罢早点,老人们开始用筛子里的祭物端到村间路边,叫牲畜魂,把牲畜之魂叫回来之后,就会是六畜兴旺。
年轻人手勤脚快,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大年初一饭摆出来了,一家人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地享用大餐后换上了崭新的鲜艳的服装,迫不及待地到村里开展各种联欢活动去了。
初一晚饭也不敬献什么,只是尽情的玩乐。
到了初二早上,用泡好的包谷、配上饲料,把厩里的牛放到院子里喂,老人又要把筛子里的祭物端来敬厩神,祭词大意是:
今天敬厩神,求厩神保佑,
瘟疫不能来,豺狼不能来
一头变十头,十头变百头,
百头变千头,千头变万头,
万事皆大吉,畜牧满厩跑。
“意味着六畜兴旺,彝语叫“逢老清当”。
到了第三天,男人们又要天不亮就得起床了,烧火、洗脸、烧醋汤石、把大年初一装在筛子里的祭物,肉、蒜、姜、饭做成炒饭,盛满3碗、3双筷子、一碗水、一碗酒、几截马桑树枝、青松毛放在筛子里,经过打醋汤洁净之后,敬献祖先,之后敬献堂神、门神、灶神、厩神、水神、相传,初三这一天,老祖宗要早早地去元谋马街赶集,于是人们相互攀比,争先恐后地给老祖宗敬献炒饭。
初三吃早饭后,老人们要测算,今年叫什么属相的来踩门才能一年清吉,四季平安。你比如,今年属狗年,狗、马、虎相通,可以请以上3种属相的来踩门,但是这些属相不能与家庭当中的属相相克,如果相克只能另选,比如12属相当中,狗与龙,猪与蛇,马与鼠,牛与羊,猴与虎,鸡与兔相克。狗、马、虎相通,猴、龙、鼠相通,兔、猪、羊相通,牛、蛇、鸡相通。
选择好踩门人后,要去村子活动场上去找,由这个人朝前,其余人员朝后来家里玩,踩门者到堂屋供桌下,叩拜之后,念一些吉利语,祝福全家一年四季,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并拿1.6元、6.6元不等的钱放在供桌上之后,就可以享用主人家早已准备好的烟、酒、糖、茶等。从此可以人来人往,儿子、儿媳去拜年,姑娘回娘家,热热闹闹请春客人,一直乐到正月十五,才算把年过完。
过年的三天里,火塘里的火不能熄灭,火塘不能冷灰冷灶。过年的几天里,往往是全家围坐在火塘边,通宵不寐,即是对逝去岁月的眷念,也是对新一年来临的殷切期待,也就是“守岁”。因此,要大量积柴烧火。火势熊熊,越烧越旺,象征子孙兴旺发达、年年向上。
过年烧大火,汉族也有“三十晚上的火”之说。“屋内烧火屋外火光明,迎接阿普来和子孙过年,阿普来到屋侧边,看见一堵悬岩,阿普以为是悬岩,仔细看起来,原来是子孙堆的柴垛。堆柴垛过年迎接阿普,烧大火给阿普烤,阿普身上暖和。屋子里也暖和,子孙快乐,全家祥和。”全家老少睡在火塘旁,守岁、守祖灵、守火神。彝家认为这是最幸福温馨的时候;是一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父亲跟前儿快乐;母亲跟前女儿幸福。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