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高文村,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高文苗寨都会举行传统的“烧鱼节”,众村民欢聚一堂,举行芦笙踩堂、烧鱼、野餐等活动。烧鱼节当日,当地村民从四面八方来聚会,一起观看芦笙踩堂等传统文化活动,烤田鲤、吃野餐,享受丰收喜悦。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的苗族同胞,有一个欢庆丰收的特殊节日,人们习惯称为烧鱼节。由于该节日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内容生动活泼,因而又被视为是仅次于苗族芦笙节的苗年庆丰节。
每年的秋天,当稻谷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山岭到处飘香的时候,苗族烧鱼节就开始了。苗族烧鱼节是由近向远延伸的,田园靠近村寨的人家,率先邀请众多亲友,一齐到他的田园,一起剪禾、共享烧鱼节的快乐。一大早,主妇便蒸好糯米饭,备好糯米酒和生椒、生姜等,把孩子们叫到一块,一起向目的地出发;她的丈夫则早早来到田里,挖开水沟,引走田水。当大家到来的时候,田水已干,田里的鲤鱼集中在鱼巢里,嘣嘣地跳个不停,老少便捞起裤脚和袖子,下田抓鱼。放养在稻田里的鲤鱼,有的二、三斤重,有的五、六两大,抓在手里,乐在心上。
半个小时的样子,田里的鲤鱼抓完了,主人家便在清澈的沟里拦一个小鱼塘,把所有的鲤鱼集中在那里。这时,人们分为两组,一组剪禾,苗族放养鲤鱼的稻田,都种糯谷,人们用剪子剪糯稻,捆成一把一把的,排列在田坎上,远远看去,有如金毯铺成一般;另一组烤鱼,他们从树林里砍来楠竹,破为两半,将鲤鱼挟在竹子里绑好,一串一串的,然后就烧起大火,将鱼串扎在火堆边慢慢地烘烤,不断地翻转,约莫一个小时,鲤鱼烤熟了,主人家摘来洋芋叶子,铺在河边干净的地方,将烤熟的鲤鱼逐个取出,整齐地堆放在一起。接着,主人家就在沟迈找干净的石窝,冲洗干净,兑好泉水和盐巴,放斤把小鱼仔,从火堆里挟四、五块已经烧红的石头,放入窝中,顿时窝水沸腾、鱼儿变白—这就是苗族特制的盐碟。
一切准备就绪,主人家把正在剪禾的人们叫下来,大家洗好手脚,围坐在沟边的沙滩上,主人家根据烤鱼的数量,逐个分发1-2只烤鱼,大家从窝里打来盐水,从竹篮里拿来野菜—红军菜,用红军菜裹着烤鱼,放入盐碟捞捞,放入口中——烤鱼的甜味、野菜的香味、盐水的咸味,合在一起,那感觉实在特别,于是兴奋起来,大家端起酒杯,喊酒声就这样响起来,响彻苗山。
苗族烧鱼节,是以苗族稻田养鱼为前提的。
在司马迁的著作中,有“江南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的描述。他所谓的“火耕水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实际上是形容吴越地区粗放型的稻作技术;他所谓的“饭稻羹鱼”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实际上是指古代吴越人民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生活,即以稻谷为主食,用鲜鱼来做菜肴。
贵州苗学专家杨昌雄,近年来在《农业考古》和《民族团结》等刊物发表了研究成果《苗族桑蚕史考》、《苗族稻田养鱼考》等文章,还出版了《苗族稻田养鱼》(中国文化出版社),从历史源流、史料考证、生态环境、迁徙传承等方面,记述了苗族与稻田养鱼的渊源关系;从宏观统计、实例记录,比较分析、民生改善等方面论证了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从放养方式、选种繁育、成鱼养护、技术革新,乃至田中捕鱼、田鱼烹制、商品鱼生产等多个层面,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的操作要领、传统方法、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他认为,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科学文化历史,稻田养鱼史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稻田养鱼国家,而苗族人民从古至今一直在坚持稻田养鱼。
苗族稻田养鱼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空间分布广。据调查,贵州、四川、云南、湖南、广西、湖北、海南、重庆以及缅甸、老挝等地苗族,迄今仍有稻田养鱼的习惯。
苗族烤鱼庆丰是稻田养鱼的结果,但作为一个民族节日,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
苗族作家梁彬,在他的《苗族风情趣谈》一书中,介绍了苗族烧鱼节的由来与寓意。他在《烧鱼节》中说,1983年全国苗族学术研讨会在融水举行,当时参加研讨会的贵州苗学专家杨昌雄就建议融水设立烧鱼节。根据专家的建议,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县委、政府逐步在苗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安太、安陲、白云、杆洞、香粉、四荣等地,不定期举行苗族烧鱼节,逐步产生了影响;进入90年代以后,时任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的贾立光先生,经请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便将苗族烧鱼节正式列为对外发布的融水苗族传统节日之一。
2008年9月17日,正值农历八月十八,艳阳高照、蓝天白云、情意悠扬。融水县红水乡高文村举办苗族烧鱼节。只见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高文村,山坡上阳伞在晃动,有如朵朵山花自由地绽放。高文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853户,3955人,据说是目前全国苗族人口最多的古老村寨之一(贵州千家苗寨是第一苗寨)。这里苗风纯朴,建筑古老,衣着鲜艳,苗语纯正,苗歌盛行。
全村总面积31155亩,其中水田面积1522亩,苗族入居高文村六百多年来,苗族群众一直有稻田养鱼的习惯。根据村民的共同愿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高文村便将每年农历8月18日定为苗族传统烧鱼节,这一天,全村群众将在山坡上举行隆重的庆祝丰收活动,活动内容有芦笙比赛、芦笙踩堂、男女拔活、山歌对唱等,是未婚男女相亲、相会的大好时机。为了欢庆自己的丰收节,家家户户都开田捉鲤,在山坡上烘烤,和远来的客人一起品尝。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