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里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衣服,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这里面也有说法,传说神王辛者曲杰会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看着高兴会再给世人一些恩惠;如果穿得破破烂烂,他会心烦,随之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新年初三是插旗挂幡的日子,这天拉萨居民先是登上自家屋顶进行更换经幡的仪式,然后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仪式。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被打扮得富丽堂皇,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经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尾巴上还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出发耕田之前,还要给耕牛喂青稞酒和食物。牛吃完之后极度亢奋,一路狂奔乱跑,农民会很高兴,因为这被认为是兴旺发达的好兆头。人们还会从家里扛出一块白色山石,这是去年从农田中请回收藏好的,再次重新恭恭敬敬安放回农田中央,称为“阿妈色多”,意为“金石头妈妈”,是庄稼的保护女神。人们还会在田里“煨桑”,插上祈福经幡,并围绕白石耕出五垄,每一垄播一种作物种子。十天以后,会再次来到田边察看作物发芽的情况,据说当地农民就是依据此来制定播种计划的。开犁礼完毕,大家会聚在一起喝酒唱歌,欢庆节日。
拉萨藏历新年还有一项隆重的宗教活动就是正月初四到二十五的传昭大法会(“莫朗青波”)。藏传佛教格鲁派(又称黄教)的学经僧人最高学位“格西”将在这一法会期间公开考试产生,激烈的宗教哲学辩论的精彩场面往往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而最受人尊重的高僧大德会高坐神榻,依次给排成长列的普通僧人和俗众摸顶。
第一次传昭法会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的,宗喀巴出生在青海湟中地区,十六岁进藏,到西藏各大寺庙拜各派高僧学经、修行,刻苦修习显密二宗,最后在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了日后在西藏占统治地位的格鲁派,简称黄教。传昭大法会是仿效佛祖释迦牟尼曾在印度舍卫城举行过的盛大的法会,在法会上释迦牟尼揭示了人间的种种痛苦和不幸,提出通过修行解脱众生的主张,得到无数信徒的崇敬和拥护并施舍了大量的金钱财物。宗喀巴的想法得到了当时西藏的最高首领扎巴坚赞的支持。他是一位噶举派(白教)的法王,但对黄教大力扶植。实际上,他是首届“莫朗青波”传昭法会的总施主。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