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蔺河乡立新村南部约3公里的蒋家山顶峰,明清时代。该遗址以山顶自然地势建造,形成五个部分:一是依山崖搭建屋面做祭祀台一处;二是遗址的东侧有庄基两处,面积约40平方米,应为伙房和香火客人生活住地;三是山顶的最高处有活动场地一处,面积约60平方米;四是前殿遗址一处,门向东南,面积48平方米;五是后殿一处,门向东南,面积40平方米。遗址内现存有建庙和续修庙记事碑10通,石香炉1个,佛座1个,古树1棵。
位于蔺河乡立新村北约2.5公里处的香炉山,清代。祖师庙位于香炉山顶峰,北面山坡较缓,地势西低东高,有崎岖山路可达山顶;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峭壁。殿址选在凸兀的山岩顶端(酷似一个巨大石柱),四面绝壁,唯有西侧依山崖凿坎加修简易台阶、架木梯方可蹬顶。殿址南北宽东西窄,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左右,四周有围墙,依山势自然起伏而建,用片石砌筑,高2——3米,上宽0.45米。围墙西侧设简易山门(有门楼),木门框、单扇门,东北向;门楼顶面两坡水,用小片石覆盖。拜殿建于山顶东侧绝壁之上,殿建筑大部分已破败坍塌,就现状可见为硬山、两坡水、上覆小灰瓦、单间、7架梁;殿面阔3.94米、高3.5米、进深5.8米;墙体由片石、灰砖、土坯混合砌筑,宽0.45米。殿内东面有祭台,长3米,宽0.60米,高1.13米。
殿内三面墙表面均有壁画。祭台放置残损石造象一尊,高0.60米;残木雕象一尊,高0.51米。遗址现存石碑7通,石香炉一个、石造像一尊、木雕像一尊及古树数棵。拜殿西端悬崖下边建有香客生活用房一栋,屋顶、梁架无存,仅见四周石墙残壁开有二门一窗,占地面积约35平方米。
位于岚皋县四季乡月坝村南1000米处,清代。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5.5米,南北宽12米。南边石砌基础墙体完好,遗址范围界畔清晰,所存单体文物有石柱础2个,香炉1个,古柏1棵,古松1棵,桂花树3棵,保存均完好。表面建筑大部分在文革期间拆除,现被麦溪小学占用。
位于岚皋县四季乡茶硼村南350米,清代。据当地群众反映,“寿星桥”当地原称“凉桥”。长约25米、宽6米、高约4米,两边有木结构护栏,顶为两坡水悬山,缮灰瓦。其用途一是便利交通,二是当地群众夏季纳凉,是山区民众就地取材的传统建筑。现桥身已毁,仅剩两端桥基。桥基南端呈覆斗状,以矩形块石和卵石砌筑,长8米、宽4.5米、高3.5米;桥基础北端就岩石打凿而成,其打凿台面宽8.0米、台面距河床高4.5米、台面深1.5米。其下有柱洞4个,东西“一”字型排列。两桥墩跨度约25米。
遗址北面距桥墩3米处遗留修桥残碑1通,名曰“寿星桥碑”,仅存碑首,额题文字阴刻“寿星桥碑”,年款仅见“光绪年”三字,残高0.65米、宽0.95米、厚0.06米。
位于岚皋县四季乡苍水村北250米处,清代。据当地群众反映,该桥原称“凉桥”,长约20米、宽5米、高约3米,两边有木结构护栏,顶为两坡水悬山,缮灰瓦。其用途一是便利交通,二是当地群众夏季纳凉,是山区民众就地取材的传统建筑。现桥身及西北端桥基已毁。东南端桥基就岩石打凿而成,现存长方形柱洞7个,圆形柱洞9个,共三行“一”字形排列,横向间距约0.60米,纵向间距约0.40米。残留石柱2根,一为圆柱体,高0.65米、直径0.30米;另一为方柱体,高0.72米、宽0.35米,厚0.22米,两柱间距0.60米。
位于岚皋县神河源国营林场内,清代。遗址所在地均为连绵起伏土丘,呈点状分布,约14000000平方米,表面全为草甸覆盖,间有零星灌木,低处偶尔有积水成池,水质清澈,整体地貌甚为壮观。相传“清命官”杨遇春曾在此地屯兵镇压过白莲教义军,近年又有人在当地的丛林中拾到“飞镖”等古兵器,因此该地应该是清军与农民起义军交战的古战场。
位于蔺河乡蔺河村委会东南150米处,年代不详。栈道分布于大查沟以南崖壁之上,距河床高约3米。栈孔由西向东排列,分布长度约10米。残留栈孔7个,最大栈孔高0.15米、宽0.14米,深0.20米,最小栈孔高0.10米、宽0.085米,深0.15米。栈孔间距0.60米——1米不等。
位于岚皋县官元镇北坪村北200米石瓦厂,清代。沿官元河两岸分布,由方形闸孔和圆形闸孔组成。是古代利用洞河支流大河水力外运木材的一种方式。在大河东西两岸及河床岩石上开凿桩孔,利用木桩及木板将河水拦截,缩小河水落差,进行伐木放运,节约人力运输,减少木材损失。原水闸已毁,现存桩孔数个,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长方形孔口长0.25、宽0.23;圆孔,直径0.32—0.35、深0.15—0.20米不等。该遗址是岚皋现存较少的运木水闸,对研究湖广、四川移民对巴山老林开发以及利用水力资源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位于岚皋县横溪乡大河村西北约300米的灯盏坝,清代。古栈道全长约500米,遗址集中分布在两处。一处在村北灯盏坝,另一处在村南杨家河坝,栈道依山崖修筑,现存圆孔及栈桩十多个,最下层距河床高约2米,栈孔径0.18—0.25米,孔深0.18米,栈桩长约0.3—0.5米,上铺块石以成路面,路面宽0.5—1米,平均宽0.8米,其间以小路相连,今仍作便道使用。
位于岚皋县横溪乡乐景村东北1500米,清代。黑峰寨坐南向北,利用黑峰山险峻地形构筑而成,分主寨和外部防御工事两部分。主寨东、北、西三面凭借悬崖为墙,南面人工构筑寨墙一道,与东、西悬崖相接,自然块石垒砌而成,长约200余米,宽3.4—1.8米不等,残高2.5米。寨墙上有女墙和马道,女墙宽0.6—1.0米、残高0.5米。寨墙偏西部开有一门,已全部垮塌堵塞。外部工事北距主寨约100余米,利用地形建有块石垒砌防御墙一道,形成主寨外部屏障。长约50余米,高4—3米。寨内有碑一通,事关白莲教起义。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