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贵州最神秘的夜郎部落(巴 身小)(2)

烨伟2024-01-18

夜郎古乐 巴 身小人的共鸣之音

如果说有一种声音能在一瞬间使巴身小人产生共鸣,那就是夜郎古乐了。那是触动巴身小人灵魂的天籁之声。

长长的唢呐很美、很美地吹起来了,自制锣鼓很美、很美的敲起来了,似乎整个苗寨和大地都在旋转。那声音,像滚动的玉,像下落的泪,像燕子呢喃,像黄鹂求偶。飞腾着,流动着,其声高亢,给人奋进昂扬之气。其声哽咽,给人英雄悲壮之美。他们从古代吹到现在,立房,改名、请竹王要“吹”;婚丧嫁娶更要“吹”。他们把寨上的桩桩喜事和新事、把穷尽平生的自我感受串起来,谱成曲子和好节奏,磊磊落落,喜气洋洋地吹起来,敲起来,拉起来,跳起来。一阵楞“吹”,声声入耳,气血上涌,大地颤抖。巴 身小人的心境品格,似乎全部融进了巴 身小人合乐声中。

巴 身小人有很多乐器。弦鸣乐器马身四弦胡,体鸣乐器铙,唢呐,膜鸣乐器,鼓,气鸣乐器笛子,芦笙,常胜(“常胜”苗语译音),口琴,口弦,木叶,手哨。大多数乐器都是成对出现,并且能分雌雄。随手摘来的木叶,长在身上的手哨,长长的唢呐,还有现代的口琴,婚丧嫁娶、起房寿辰、休闲娱乐,谈情说爱都离不开它。

每逢寨上有喜事,夜幕降临,风细细,虫唧唧,花草弥漫清香。月亮升起来了,笛子,四弦胡的乐曲奏响了,寨上的青年听到乐曲声都情不自禁地悄悄幽会。大树下,石堆旁,草丛里,双双对对地倾心交谈,互赠信物,演绎精彩的爱情故事。

巴 身小人的古乐调式多,不同的场合奏不同的调。迎客时,吹奏《迎客曲》,其大意是:“多谢多发财,送牛送马来,送牛牛成双,送马马成对,金子堆满仓,银子装满柜。”两个昔日的情人相见,他们奏的是《恋情曲》,“昔日我们真心相爱,只因老人把我们拆散。今天我们各自立业成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你依然在我心中不散。大事已不可逆转,我们要像亲姊妹一样相好往来。”

新人进家时他们有《进家曲》,大意是:“天上星星出来排对排,地下八张桌子垒灯台,金龙筷子玉龙碗,官家小姐配秀才。”男女情人相逢时有《相逢曲》,大意是:“牛郎织女是我们,天河涨水害情人。玉皇搭得天桥过,七七桥中又逢新。”

读书时有《读书曲》:“小呀小二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内有文章。”

这是一种在中国其他夜郎属地早已失传的音乐,却在夜郎古国神秘消失中,在贵州紫云大山中深处悄悄奏响,奇迹般地流传至今。巴 身小人用跳动的音符承载着夜郎文化的繁衍、生息和创造,凝聚着夜郎人的发展历史,隐含着夜郎古国的传奇经历。

马身四弦胡,发音响亮,音色浑厚,音量较大。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扶持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弦,右手执弓、弓毛分别置于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间拉奏,弓向内推压时,一、三弦同时发音,弓向外靠拉时,二、四两弦同时发音。四弦胡的定弦为:a、e1、a1、e2,音域aa2,有两个八度。发八度双音,音响具有与其它琴类拉弦乐器不同的特色。成对出现,二人合奏。

传说,古夜郎有一位能歌善战的英雄苏和,他有匹心爱的枣红马,皮毛如缎子般光亮,嘶鸣如银铃般悦耳,与苏和驰骋疆场,百战百胜,不幸在一次战斗中,为救“兴”,身中毒箭身亡。苏和悲痛欲绝,日夜守护在马旁。枣红马的嘶鸣不断耳边回响。于是苏和以枣红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做面、马尾为琴弦、套马杆做琴弓,并依照枣红马的模样,和他骑马的姿势,做出的夜郎国第一支马身四弦胡。

“常胜”苗语译音,用两根钢笔大小的铜管制成,每根铜管各开3个孔,一头各扎稻草制成的哨一个,再将两铜管扎在一起,吹奏声音低沉。我查找了中国民乐器大全,尚未发现这种民乐器。

口弦又被称为响篾、篾簧、口簧,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是一种深受巴 身小人喜爱的小巧乐器。年轻姑娘几乎人人都会吹奏口弦。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弹口琴”的记载。自先秦自晋,簧是作为贵族使用的“高雅”乐器,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据《汉宫阙疏》所载,在汉代皇宫中还建有一座“鼓簧宫”,可见簧在当时统治阶层和上流社会已颇盛行。元代以后,簧在中原内地逐渐失传。明代以来,口弦以口琴之名见于史册。清乾隆动撰的《清朝通典》在谈到“口琴”时说:“以铁为之,一柄两股,中设一簧,末出股外。横衔于口,鼓簧转舌,嘘吸成音。”《大清会典图》也有详细记述,并载有其图。巴小人人的口弦是用薄铜片制的,很小,簧百舌的首部宽大而薄,朝向柄端,中部窄而厚,舌的两侧削成斜面,黄舌的根部较薄,与片头处相连,弹动片头时,利用竹片的弹性,可使簧舌自由往复振动发音,音响低沉,音色优美动听,约三寸长,约五分宽,中间刻成浅槽,槽底的铜片拉成簧牙。吹奏时左手握住竹片的一端,另一端放在口边,让呼吸的气流鼓动簧片,同时右手指配合轻轻弹动竹片,随着气流的变化和指头的弹动,就会发出优美动听的曲调。显示小伙才能的口弦,制成后,将口弦装在一个精制的小竹筒里,筒面上雕刻了各种花纹图案,系上红色或黄色的缨穗,踏月亮时送给心爱的姑娘,作为爱情的信物。姑娘收到心爱小伙的礼物便会把它挂在胸前,既可作为装饰,又可随时取出吹奏娱乐。口弦曲调丰富,有表现爱情的,有表现生产生活的,还有舞曲。

姑娘为我们示范演奏时,音量小,人声嘈杂,没能听清楚。姑娘婉转地说:“口弦,不是在这样的场合吹的,也不是在这样的场合听的。只能在我们玩月亮时,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相互倾听,在夜静的时候吹奏,声音较为明亮,距离稍远的地方也能听见,泛音尤为清晰,优美动听。”

巴 身小人的笛有公母之分,母笛声音较莽,公笛声音尖。无论公笛母笛均不开“笛膜孔”。吹奏时一般两人合奏。巴 身小人的芦笙也是成对的,平时不用,主要用于丧事活动中。巴 身小人也不排外,他们手里同样持有口琴。口琴于1981年由德国人克利斯坦·路易·布什曼发明,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口琴传入我国,至今才有七十余年历史。可在这大山深处,还处在贫穷的巴 身小人手里,发现了它。

巴身小歌舞——演绎神话歌与舞

舞蹈是艺术之母,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为求生存而从事的劳动中,通过人体动作产生了节奏、律动,也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巴 身小的舞蹈应该算是宗教舞蹈,这种舞蹈仅在祭祀活动中传跳。但所反应出来的意义,或说事件,历史跨度之大,从开天辟地,到杨鲁(苗语译音,意为后羿)射日,从夜郎宫廷生活再到悲壮的迁徙护王,是富有神秘色彩和魅力的最原始的舞蹈。

巴 身小的这个舞蹈,巴身小人称为“保罗保得 ”汉译意为“打天下”。它运用了舞蹈、芦笙、古歌等综合手段,讲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和夜郎国的兴悲之史。表达了巴身小人对故土的留恋,对英雄敬重,对祖先的怀念。是无字民族用非文字的手段“写成”的民族历史教科书。是天才的创造,具有非凡的文化创造力与想象力。

这种形象的传承是选在一个宽敞的地方,是在上苍不得不对巴身小疏散人口的时候,巴身小人用稻草和竹子制成一个犹如两把重叠的雨伞,顶端留有竹枝,与伞相连处有一只木制的成飞翔状的鸟,下层的伞椽直径垂直对称处也有四只木制的成飞翔状的鸟,场景四角同样立有一根竹子,顶端站着一鸟。

第一场,双人芦笙舞,苗语叫“恒对倒”,意为“山下跳芦笙舞”。

芦笙舞合一,自吹自跳。表演者边吹芦笙边跳舞,芦笙既是乐器,也象征着开天迁徙过程中的武器,倒立吹笙等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体现出表演者平时训练的扎实基本功。整个舞蹈动作与芦笙的吹奏以及古歌的穿插有机统一,舞者也是芦笙吹奏者。

无字民族以乐舞记事。此舞不同的角色代表着生活中不同的人物,表现开天辟地人间和平相处,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场,射日舞,苗语叫“日梭”,意为“扫杀气”。表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尧的时候,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10只三足鸟。它们同是上帝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鸟放射的光芒,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鸟)。

后来,10只三足鸟不听上帝的指示,有时大家都不上天,天下一片漆黑,下的牛崽都长成了大牛又下牛崽了天还没有亮。有时一齐上天,人们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10个太阳挂在天上时,人们热得喘不过气。

在巴 身小人的记忆里,那时有个英雄,叫杨鲁,他能拉动12丈长的弓,射箭又准又远,是个打猎能手,人们很尊敬他。由于10个太阳晒得太狠,人们都对杨鲁说:“杨鲁啊,太阳这样狠,要采摘的树叶给晒干了,要猎取的禽兽晒死了,连喝水也困难,我们活不成了,你替我们想个法子吧。”

英雄杨鲁,撕下衣服,点起烟火,通融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第二天早上,背起弓箭,朝着一座最高的山顶走去,傍晚时分才爬到山顶。可这些三足鸟,躲藏起来了,不敢出来。在尧的通力协助下,用花言巧语骗出了10个太阳。杨鲁大怒,一阵怒骂,并选择背荫之处从肩上掏下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拉弹搭箭,瞄准太阳中心处的三足鸟射去。箭无虚发,顷刻间10个太阳被射去了9个。正当杨鲁拉弹搭箭,正要射出是后一支箭时,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类有好处,才拦阻了杨鲁的继续射击。9只三足鸟一死,大地酷暑消尽,万木复苏,黎民百姓才得已重新耕种。从此,天上只有一只三足鸟日日遨游,不得休息。

这个故事记载在《淮南子》里。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在巴身小有射日故事里,所不同的是,后羿变成了杨鲁。

这个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却被自称是夜郎竹王后代的巴身小人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了,而这种传承不仅是口头的传承,而是在口头传承的同时,他们用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传承下来了。

表演者为两人,一人扮杨鲁,头系红授带,身穿夜郎长衫,先点起烟火,通融天神,然后扛着装有长把的刀,有垭的木棒,垭的一端系有一只倒吊的狗,狗被捆住一只后脚。身上跨着长弓,腰背长箭。一手把住刀把和木棒的一端保特平衡,一手拿着一个盛满酒的葫芦,边走边唱,边唱边饮酒,边饮边向外喷撒白酒。花言巧语把太阳请出来,再一阵怒骂,追射之。后跟一人扮尧,手持木制的大刀,边走边挥刀,做着各种动作助威。整个表演过程,表演者十分投入,滑稽,而又有阳刚之美,把后羿射日的情形表得淋漓尽致,让观者在紧张的情形中笑声不断,不仅感受到了视觉的冲击,也感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