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桂南客家土地信仰民俗(做社)

孤风酱2024-09-21

桂南客家土地信仰民俗 做社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广西现在90个市(县)中82个县、市有客家人居住,广西客家总人数约518万,占广西总人口4822万人的10.7%。据2003年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其中博白100万、陆川60万、贵港45.8万、贺州32万、合浦21万、来宾18万、浦北17.8万、钦州16万、原玉林(县)14.8万、防城港14.6万、桂平14.6万、灵山13.3万、北流10.9万、柳州10.8万、南宁10.2万、武宣8.4万、柳城8.7万、昭平7.8万、横县7万、兴业7万、北海6.9万、鹿寨6.6万、平南6.3万、钟山5.6万、桂林市4.5万、宁明3.5万、罗城3.4万、蒙山2.4万、象州2.3万;此外有一至两万客家人的市县则有荔浦、邕宁、扶绥、环江、平东、临桂、阳朔、宜州、金秀、上思、马山、梧州等。万人以下、一千以上的县市则有数十个之多。(资料来源:吕梁《客家文化讲座讲稿》,2003年)

广西客家主要分布在桂南地区,即玉林博白、陆川二县以及北海合浦县、防城港市。博白是继五华、兴宁之后,全国排名第三的客家人口大县。(最近又有客家第一人口大县之说)

桂南地区客家人习惯上将“祭社”活动称之为“做社”。关于桂南客家“做社”的民俗风貌,可从一首近代民谣中得知其大概:“欣逢作社上山坡,绿树丛中百鸟和。少妇提篮如赶墟,田翁结伴似穿梭。桑榆共乐升平日,禾黍咸欢大有歌。融族睦邻风俗古,归时野径笑声多。”

就比较而言,桂南客家“做社”具有三大特色:

其一,“做社”的规模盛大,最壮观的“做社”活动可聚集二十余客家村落四千余人;

其二,一年中“做社”频繁,并不限于春秋二社,以博白沙河镇龟岭“六清社皇”为例,每年要做五次社,做社的时间分别为二月初二、四月初二、六月初二、八月初二、十二月初二;

其三,“做社”仪式非常古朴,仍保留着血祭、分社等古老祭社习俗。

正如客家“春祭”多早于清明节之前一样,客家“春社”也多早于二月初二,大概立春之后即便可以祭祀土地社官、社神了。如广西合浦县闸口镇客家的春社“做社”时间就在正月十五日,与元宵节重叠。因此闸口客家的元宵节庆习俗便很淡,而每个客家村的“做社”活动却异常热烈、喜庆。闸口客家“做社”除了分社饭、社肉习俗格外古朴之外,男女老少争相点燃用稻草(客语俗称“禾管”或“禾秆”)制作而成的“草龙”、“草蛇”即“秆龙”也非常独特。烧“秆龙”有两重民俗寓意,其一以烧龙象征驱除凶灾、疫病等,其二以烧龙取代惊蛰期间的除虫仪式,祈求合家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各客家地区的祭社规模都只限于“村社”,且祭社观念不断淡化直至最后消失。而广西桂南地区客家人却仍然保留着类似古代“乡社”规模,可见客家的土地信仰之深、之诚。

2004年8月初二秋社,博白沙河镇龟岭的“六清社皇”会社活动,聚集了附近二十余个客家村落:马路岭、岭顶、猪嫲湖、亚狗岭、龟岭、中间村、百子村、窝肚村、河湖坡、三角坡、火砖屋、打铁屋、新屋、塘面、钟屋、赵屋坡、油行屋、瓦厂村、大路底等,荟萃了当地八大客家姓氏:李、朱、邹、刘、傅、赵、钟、林,直接参与“做社”活动者多达四千余人。如此盛大的“做社”规模,仅社肉就要分四五百份,客家社会和谐相处的传统也由此可见。

从龟岭“六清社皇”分出的“社”,其祭祀对象亦是“六清社皇伯公”。参与“做社”的客家村落有旺利岭、旺利塘、新市场、三条村,一般杀猪三头祭土地神,共分社肉二百六十份。

客家社日作为睦邻欢聚的日子,期间往往还要同时举办各种欢庆活动,如演社戏、唱木偶等。桂南地区客家频繁的“做社”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桂南采茶戏”的发展,致使博白素有“广西采茶艺术之乡”美称。桂南采茶戏的源流是赣南采茶戏。目前活跃在博白城乡的各种文艺社团如博白县采茶剧团、沙河民间艺术团、江宁民剧团、凤山木偶团等,共有大小一百三十多个采茶剧团二千余名演剧人员,年均表演采茶戏二千多场次,“采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桂南采茶戏的演唱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演唱的次序为:开台茶、开荒、点茶、采茶、炒茶、卖茶。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即由小生、小旦、小丑三种角色组成采茶戏的躯干,赣南地区把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称之为“三角班”、“半班”。桂南采茶戏的表演程式还包括有唱竹马、划龙船、舞狮、舞龙、打钱鞭等,唱腔均以客家话为主,“新民话”、“地佬话”(即本地客家方言)为辅,地方特色浓厚。博白采茶戏在“采茶串古”的传统基础上,吸收了本地“木偶戏”、“地戏”、“牛戏”等戏种的精华,剧本以民间故事为主,传统剧目有“张三过年”、“剃头二借妻”、“童子上京考试”、“亚兰卖猪”、“一枝花”、“杀狗劝夫”、“烟鬼扫街”等十余个。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