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百色民族文化

依霜2023-05-20

百色民族文化

百色是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中国芒果之乡,是边境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接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所辖的1市1区10县中,居住着壮、汉、瑶、苗、回、彝、仡佬等7个民族。全市总人口400多万,其中壮族占80%,汉族占13%,瑶族、苗族、回族、彝族、仡佬族占7%,形成了以壮族文化为主体,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各种民族文化习俗和文化精神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的生活中。

百色的各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具特色,婚丧嫁娶,祭神求福,亦歌亦舞,神秘莫测,风采各异,精彩纷呈。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壮族古老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彝族的火把节、跳弓节,仡佬族的尝新节,苗族的跳坡节等。其中历史悠久、规模盛大、名声远播、久传不衰的有田阳县壮族的“三月三歌圩”,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苗族正月的跳坡节、彝族六月的火把节,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壮族“三月三风流街”等。还有以黑为美、被称为“永远的黑玫瑰”的那坡县吞力屯的“黑衣壮”,保存着鲜明而古老的壮族遗风,被称为壮民族的“活化石”,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们表演的原生态声乐“尼的呀”曾经走进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国际民歌艺术节,代表国家出访西欧,享誉中外。

壮族的“嘹歌”、“八音”、“壮剧”等仿佛天籁之音,频频走上中央和地方的舞台。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几经区内外专家学者考证,是纪念珠江流域原住民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地。2006年,布洛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阳敢壮山也已成为中国壮民族乃至东南亚壮裔朝觐的圣地。百色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右江区“端午龙舟文化节”、田阳县“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田东县“芒果文化节”、平果县“歌圩音乐节”、德保县“红枫旅游节”、靖西市“端午药市”、凌云县“茶文化旅游节”、那坡县“‘尼的呀’文化旅游节”、乐业县“国际天坑旅游文化节”、田林县“壮剧文化艺术节”、隆林各族自治县“苗族跳坡节”、西林县“句町文化艺术节”等,都彰显出原生态的浓郁民族风情。

《布洛陀口传史诗》是布洛陀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壮族麽教的经文,它唱颂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创造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等。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为求生存发展,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寄托并借助神力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即壮族麽教,通过麽公喃诵布洛陀经诗,为人们驱邪赶鬼,消灾除难,化解冤仇,保佑赐福。

壮剧分为北路壮剧和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北路壮剧多采用“乖呀咧”唱腔,“乖呀咧”即壮语“聪明”的意思,艺师们独具匠心,把壮族人民的“聪明”融入戏曲音乐,且每句唱词都用它来开头和收尾,这是其它剧种所不具有的。从诞生至今,北路壮剧上演的剧目已达300多个,大多来自北路壮族的生活实践,反映壮民族的生活意愿和审美习惯,讴歌真、善、美,鞭达假、丑、恶,思想上符合壮民族的道德规范。

《九品官办宴》在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剧目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南路壮剧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唱时常用“呀哈嗨”衬腔,故又叫“呀嗨戏”。南路壮剧伴奏乐器以清胡(比京胡略大)、厚胡(又叫土胡,比中胡短粗)、小三弦为主。1955年3月,德保壮剧《宝葫芦》和民间舞蹈《捞虾舞》到北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汇报演出,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两个节目均荣获全国优秀节目奖,由此掀起壮剧艺术的创作高潮。唱南路壮剧的民间队伍一度发展到3600多支,演员达57600多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