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肥沃的松嫩平原,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这里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而位于松嫩平原中心地带的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区,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就是一颗闪亮明珠,并且经历时间越久,这颗明珠就越璀灿。
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或称渔猎),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虽然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传承这一古老的捕鱼方式,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查干湖旅游开发区每年都在12月举办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的壮观冬捕场面,都会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
2014年12月28日,得知“中国松原查干湖第十三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当天上午要举行古老的“祭湖·醒网”仪式,下午,可以看大网捕鱼奇观。于是,12月27号,我毫不犹豫地拿起相机,奔向距长春二百公里以外的查干湖畔,去一睹祭湖和捕鱼的盛大场面。当晚,我就住进了湖畔的渔民之家。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整个湖泊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总面积42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7亿立方米,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蒙语名“查干淖尔”,一意为“圣洁的湖”,一意为“白色的湖”。它是吉林省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这里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草鱼、鲇鱼等68种鱼类。每年的冬至到立春前的一段时间,是查干湖渔民们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据了解,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因为冬季捕鱼易于保存和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且千年不变。
当大客车下了高速公路,向四下里望去,茫茫雪原一望无际。我忽然想起,在查干湖北不远处有一座古城遗址,这便是辽代的长春州、金代的泰州城,当地人叫它“塔虎古城”。而“塔虎”一语的本意,即当地先民对查干湖出产的最有名的“胖头鱼”的蒙古语的音译。
历史上,当北方契丹人驰骋在中国北方,并夺得中华半壁江山之后,辽代皇帝也从没有忘记“龙兴”之地,多次回到这里重温故国旧梦捕鱼狩猎。据史料记载,仅辽代的天祚帝就有29次来到塔虎古城。每到冬至时节冰层最厚时,天祚帝都会组织人去湖上捕鱼。而每到开网之前,捕鱼人都会在湖上进行“祭湖·醒网”仪式。
这一仪式最早究竟从什么年代开始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却相当古老。它分为两个部分:祭湖和醒网。根据祭湖的祭词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应当出自人们的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当地先民最古老的崇拜,他们认为,是天地神灵给人们带来了食物和幸福,所以他们收获时一要祭天,二要祭地。而做为靠渔猎为生的民族,那当然就要祭湖了——感谢湖里的神灵为他们送来成万上千条大鱼。
通常情况下,祭湖仪式由大祭司主持,另外还有当地僧人参与诵经。大约传到金代到明清,又加入了东北早期的萨满教色彩。
仪式开始时,祭湖的大祭司要朝着查干湖行过九次大礼之后,然后带着众人高声朗诵《查干湖祭词》:
查干湖啊,苍天的宝镜;查干湖啊,大地的眼睛。
所有的生灵,所有的生命,都聚在你智慧的怀中。
查干湖啊,圣洁的标记;查干湖啊,母亲的象征。
所有的先民,所有的民众,都握在你庇护的手中。
献上九九礼呀,奉上一个心诚。湖上层层浪花,跳动八方精灵。
插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献上九条哈达,白马青牛为供。
祭湖仪式之后便是醒网,“渔把头”接过一名喇嘛从供桌上端来的酒,手托酒碗,跪湖面的一个冰洞前,高声喊道:“查干湖冬捕的大网醒好了,开始祭湖!一祭万世不老的苍天!再祭赐予我们生命的大地!三祭养育我们的查干湖!”几名蒙古族姑娘闻声走到冰雪敖包前,将手中的哈达系绕在敖包上的松柏枝上;其他蒙古族青年则将糖块、牛奶撒向天空;喇嘛把酒和供品倒入冰洞中,随后所有人围着冰雪敖包转三圈。
祭完湖醒完网之后后,“渔把头”的手里拿着“抄捞子”,在已经凿好的那眼冰洞里搅了几下,使劲往上一提,从湖里捞出了一条活蹦乱跳的胖头鱼来。这条钱就叫“开湖头鱼”了。
在所有这些仪式完成之后,辽代皇帝还要在行宫举行“头鱼宴”。所谓的头鱼,并不是最大的鱼,而是渔把头捞出的第一条鱼。通常情况下,头鱼宴都是在行宫里举行。宴会上,皇帝大宴群臣,把头鱼分给每一位参加宴会的部落酋长或大臣,以示君臣同乐。同时,头鱼也代表着吉庆有余、喜庆吉祥的寓意——所有的人都以能吃到头鱼宴而欢欣鼓舞。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的祭湖·醒网和头鱼宴的大概过程,随着改朝换代传到今天,这些仪式有不少改变的地方。
第二天,我得知查干湖的祭湖醒网仪式在10:58分开始,于是,在吃过早饭之后,坐着车随着车流缓缓地向举办地查干湖渔场开进。路上,不时可见路两边的雪地上插着彩色小旗,带着古老的神韵和气息随风飘扬。快接近目的地时,在通向湖边的甬路上,空中挂满了一串一串红红的灯笼,火热的气氛让人的热情也升到了极致。
终于到了祭湖的场所,场地北侧是一个长形的雪白色雪山造形。雪山朝南的一面是一组红字:中国松原查干湖第十三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在雪山的前面圆形的场地中间,是一座白雪堆起的敖包,敖包上是一个三尖形的蒙古图腾。在敖包四周,放置着八个铁架子支着的火盆。在场地的一边还摆放着三口大鼓和两个黄铜长号,而中间那口大鼓的直径足有两米多长,那铜号则有一丈多长,于是这鼓和号,一下子就提升了仪式的威严。在祭祀场地的北面,还有一堆鱼摆着的鱼山。那些鱼都是头朝外,晶亮的鱼眼睛向四周望着,带着某种神秘摄人心魄。
场地四周的栏杆外站满了人群,人们都等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