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潮州湘子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本文介绍的这些座桥,乃是邢台历史上百座石拱桥(混凝土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至今仍然矗立在郉襄大地上,发挥着不可代替作用。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八月,邢台临城县竹壁村陈志美于明崇祯三年开始修建的临城至元氏大道上的"蛤蟆桥",即"三叉紫金桥"(因此桥修建在两水汇流处,系三叉双孔石拱桥,故称“三叉紫金桥”),由其孙陈文显建成。此桥系三叉双孔石拱桥,高8米,宽6米,长81米,栏杆系80个石柱嵌78块石栏板,工艺精特。现在为临城公路桥,系邢台重点保护文物。
此桥由陈氏三代人历经61年建成,无论在设计风格,建桥技术和建桥经历上看,都可称为中华建桥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邢台临城人高超的建桥技术和“愚公”精神,是邢台历史文化名桥之一。
战国时期,赵都邢台城北五里建有一座石桥,名“五里桥”。
晋国义士豫让为了报赵襄子战杀智伯之仇,涂漆吞炭,藏在桥下,饲机刺杀赵襄子。因三次行刺未遂,反被赵襄子将其抓获,豫让自知难赦,面对赵襄子自杀于五里桥上,为了纪念豫让知恩报主的精神,后人把五里桥改称“豫让桥”,也曾称之“国士桥”。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邢台县志》详细记裁了豫让的事迹。唐代诗人胡曾有诗曰:“豫让酬恩义已深,名高千古到于今;年年桥上行人过,惟有当年国士心”。此桥从此成为邢台名胜传闻四方。
明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把豫让作为乡贤,四时祭祀,文人墨客经常吟诗谱曲来传诵豫让的故事。清代诗人陈维崧路经邢台时写了一首《南乡子.邢州道上做》:“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赵燕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豫让桥经历代维护重修,到解放后尤存,此桥长10米,高3米,宽6米,孔径4米,为双孔石板桥。
1978年,修京广公路时,把它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桥。
古代邢台西北达活、野狐两泉并流成一条鸳水河,所以邢台又名鸳水。
1251年,在邢州太守张耕到任时,城北的潦水、达活、野狐3河因堤埝失修,遇雨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张耕找来了“素有才名”的郭守敬。经过“审视地形”、“分画沟渠”,郭守敬很快确定了疏淤建桥的方案。顺利疏浚了邢州北潦水、达活泉、野狐泉三条河道后 ,又在御路通过处,修建石拱"鸳水桥",当民工按郭守敬定的地点打桥基时,竟挖到了淤没多年的古石桥。石桥很快修成。
从此,达活泉一带的水又通畅了,农田得到灌溉,邢州北去燕京又有了通衢大道。全部工程用了四十五天就胜利地完成了,展露出他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才干。
得知此事,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写下了《邢州新石桥记》。文中,元好问特别提到“里人郭生立准计工”的功绩。“郭生”就是郭守敬,那年他20岁。出身水乡,让郭守敬熟知水性,最终以一座石桥,一战成名。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顺德知府徐景增在柳溪亭的基础上重建鸳水桥和鸳水亭。顺德知府徐景增作《鸳水亭记》《鸳水桥记》二记。文中记载:“与僚属循行郊野,见新辟稻畦环青送碧,居然乐土矣。顾孑孑干旌无憩息所,仅得废寺小留。”因鸳水桥离豫让桥很近,又称它为“豫让前桥”。
光绪五年(1879年),壮佩兰重修顺德府城北四里的"鸳水桥",亦叫"水乡河桥",即今所存景观,为单孔石拱桥,长18 米,宽7米,高3.5米,现在为京广公路桥。
襄国郡南和县(今邢台南和县)的"澧河桥",于隋开皇十一年建造于东韩村澧河上,系大型石桥.根据澧水桥石碑记载:"碧柱浮空,烟云等色,金堤枕浦,杞柳交阴",可见此系平原河道上比较宏伟壮观的大石桥,此桥系南和县乡绅宋文彪老人捐资修建,为连接晋、冀、鲁经襄国和清河郡的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澧水桥曾于明代被洪水冲坏,后经历重修,今澧水桥仍保存有隋朝古槐、桥头石狮和澧水桥碑等重要文物。
缘分是什么?有人问隐士。隐士答:缘是命。此人听的糊涂,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前生,就问佛。佛不语,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
相传公元208年,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抗魏大计,两人曾联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石头山、蛇山一带观察山川地势。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载,当时诸葛亮为这得天独厚的险峻地势所震撼,...
农历九月,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的时月。他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了许多推理和传说。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夏小正》曰:“九月内火(大火星休眠)。”《黄帝内经·素问》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
玫瑰营镇天主教堂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营镇。始建于1899年。1900年和1907年两次扩建。据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比利时帝国从法国人手中获取了在内蒙古各地传教的特权,于1874年在这里设...
藏族,这个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古老民族,生性豪爽,能歌善舞,同时也十分注重礼节仪式,无论在物质、精神或者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从古传承至今的习俗。例如在藏区,几乎每个地方都会举办成人礼,男女各不相同,但更...
十大日常“破财”行为1、不义之财,不可碰!正人君子,不吃喝嫖赌,不杀人放火,不做违背道义之事,正气做人,正意做事,那么就一定会集正气财运于一身。2、祖宗家产,不可败!祖上家私,乃财运之根本,活人不花死...
二月初二古代称为“中和节”,又叫“龙头节”,民间叫做“龙抬头”。这个时令正交“惊蛰”节气,天气转暖,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来活动。这天,昆山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将新年留下来的年糕用油煎,以油气来熏床,驱赶越...
莆仙方言有句谚语“冬至夜大过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莆田人把冬至当成一个重要的节日,对其重视的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经过代代相传,莆田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文化。莆田人是从冬至的前一夜就开始过节,凡外...
相传,赤水街在清末以前,建了烧,烧了建,再建再烧,劫不绝,烧不灭。商民们的苦难一言难尽。清朝末外地来了一位风水先生说,赤水街南面的双髻山形如火,赤水街必常遭火灾。丙午山高陡,凶多而财源小,必须做好风水...
贞丰布依人的禁忌主要有农事禁忌:撤秧时节忌放风笨,伯秧子长白苗枯死;立秋前用茅草打结插于田地中,可免庄稼受秋风;秋收季节,忌坐门砍,以免阻碍纸马驮谷进屋开春第一次春雷,吃"档雷把",可免雷击。节日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