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重亲情,宗族血缘观念特别强烈,敬宗祭祖是各地客家人极其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客家人重要的祭祖时间有:年初一新年祭祖、正月十五前后“上灯”祭祖、二月二春社祭祖、清明祭祖、七月十五中元祭祖、八月十五中秋祭祖、九月九重阳祭祖、十月朝祭祖、冬至祭祖、年三十祭祖。最为隆重的是“春祭”,即清明祭祖。
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来源于楚文化、汉文化的伦理思想。不过在他们的脑海里主要是混杂有儒教、道教、佛教的综合思想,因而就把生与死看作一回事。客家人认为,人一旦死亡之后,他的灵魂就会离开阳间,进入阴曹,继续过着和人间完全相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就认为,一个断绝后嗣的人,就会变成无人祭吊的孤魂而不得不在阴间过着乞丐生活。俗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又曰:“百礼孝为先”。“孝”就是子孙绵绵、香火不断;“孝”就是尊老爱幼、不忘祖恩;“孝”就是时刻与先祖分享美味佳肴,焚香点腊,叩头敬献;“孝”就是与列祖列宗共同分享今天儿孙们的和美生活。“孝”是客家祭祖的最高准则。
岁时中的客家,通过种种方式来祭祀祖先,使祖先在阴间的生活舒适安定、幸福美满。只有这样,祖灵才会庇护子孙,保佑全家、族人的世代繁荣和昌盛。过年祭祖更是客家人必备的礼俗,因为客家先民、先祖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地方的创业都十分艰辛。祭祖除了表示不忘祖恩或对先祖感恩外,更用来教导子子孙孙:唯有祖先的英勇奋斗甚至浴血牺牲,才有后世的繁荣。
客家不仅有远祖宗庙,而且在居住的土楼和围屋、围村里,大都建有祖公堂即祠堂或曰宗祠,作为陈放祖公牌(赣南客家俗称“龙牌”)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并且一定设在上堂屋。祠堂上厅是客家人最神圣的地方。客家祠堂设有精致的木雕神龛,里面按祖先的辈分自上而下陈列祖公牌位,虽支系纷繁却毫不错乱。逢年过节,客家人到宗庙或祠堂祭祖,仪式十分隆重,不仅要摆放猪肉、鸡、鱼,还要摆上各式糕点和水果。穿戴整齐的子孙们排列有序进入祖公堂。然后恭敬虔诚地进行烧香、点烛、读祭文、行跪拜礼。门上贴对联、放鞭炮。整个祭拜过程都显示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
鱼的价格有高有低,并且鱼也遵从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越是难以捕捞到的鱼,越是名贵,很多人对于名贵的鱼都非常地向往,或是吃,或是把它们当作宠物养,知道能满足自己地需求就很满足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名贵地...
图瓦卢传统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汤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满林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于长桌上,取食方式类似西方的buffet,由客人自行取用。土国传统男尊女卑,并重视长...
在农村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母鸡打鸣,家有不幸”。古人认为,家里养的老母鸡学着公鸡的叫法,开始打鸣时,家中就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将学公鸡打鸣的母鸡找出来,将它杀掉。古人认为鸡血辟邪...
关于九龙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宋小朝廷被元兵追迫流落至此,陆秀夫等大臣常常拥宋帝登临山岗上的巨石,眺望鲤鱼门海口,盼勤王之师。传说宋帝某日登石,见四周青山群立,便对群臣说:“八座青山,每山一龙,是...
蟒蛇节是贝宁共和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7月15日举行。贝宁共和国南部维达市的人民,自古以来崇拜蟒蛇,把他视为神灵。所以,维达市又被誉为“蛇城”。在那天,家家户户喂养蟒蛇,人们与蟒蛇同吃同住,和睦共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