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过分的投入,是衰败的开始,正如历史上任何奢华的皇朝。国王一声令下,砍下的树木都用来喂砖窑,才烧出火红色的砖块,再铺叠成信仰的种种姿势。而失去根的土地,泥土流失,绿意绝迹,人自然遗弃这块土地。当然更直接的理由是,1287年忽必烈的入侵,结束了蒲甘皇朝,一个皇朝就剩下落寞而华丽的背影。
据统计,自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就达万余座,故蒲甘也被称为“万塔之城”。数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仍存有佛塔千余座。在现存的100多座著名的佛塔中,有的洁白素雅、朴素大方,有的金光闪闪、雍荣华贵。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躺、或卧,千姿百态,形象各异;他们有的顶天立地、高约数丈,有的精巧纤纤、高不盈余;这些佛像表情逼真细腻,惟妙惟肖。这些佛塔内的浮雕壁画,更是技艺精湛,独具匠心。因此,蒲甘又被誉为“宗教艺术荟萃”、“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
蒲甘人把毕生所得用于侍佛,他们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捐献一座佛塔,宁肯自己住草蓬,也要让佛住庙堂。自建国一千多年来,蒲甘建各式佛塔、佛庙无数,鼎盛时期多达四百多万座。有地理学家考察后叹息,一块砖一棵树,是修佛庙造就了蒲甘的干燥天气。曾几何时,蒲甘绿树成荫,参天蔽日,行走于森林、佛塔之间有一丝神秘之感。而现在只有小树、灌木和仙人掌,过百年的已鲜见。
在这个“万塔之城”中,最大的佛塔属于最残暴的君王修建。这位君王完活儿后杀死了所有工匠,为的是确保再无此技艺的人留传于世。蒲甘史上最大佛塔的纪录就是这样保持的。经过岁月沧桑和外族掠夺,现存的二千多座佛塔内大多空空如也。未被带走的只余旷野之中座座佛塔,像一个个哑口巨人般向游人比划着辉煌的过去。
人民乐于修佛,加之旅游经济的催化,缅甸人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建工作,海内外各方人士也纷纷捐赠。如果留心,你会找到中国两代国家领导人捐赠修建的佛塔。而九百年前,忽必烈汗曾来此毁佛塔无数!
观塔之余,你能享受到蒲甘的特产:宁静和悠闲。在午日的晕眩之中,你只听到昆虫翅膀发出的嗡嗡声。妇人们搽着特制的树粉,兼化妆防晒功能,悠闲地叫卖着旅游纪念品。有小姑娘操着纯正的英语叫着:“ Souvenir ! Souvenir ! Cheap , Cheap ! Would you want some ? ”孩童般稚气的小和尚飞快地从寺庙这头跑向那头,在蒲甘,当小和尚成为一条生计和出路。而村狗则懒洋洋地躺在地上,啥事不干。
在蒲甘你可暂且抛开一切与全球化有关的概念。有钱又能怎么样?汽车,没油,要到黑市高价买;电视,像所有大众媒体一样属严控,只有两个官方台;洗衣机,没水,买来也变成摆设。
但蒲甘人却拥有这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和夕阳。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