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独特的口音就和苍蝇有关
其实,苍蝇对澳大利亚人生活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从语言到穿着,从行礼方式到烹调方法,苍蝇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已深入到文化层面。
据说,澳大利亚独特的口音就和苍蝇有关。为防止说话时有苍蝇飞进嘴里,澳大利亚人不得不加快语速,减小张嘴幅度,把长单词缩短。在澳大利亚的俗语里,苍蝇也扮演着有趣的角色。“身上没苍蝇”,指一个人机智。“不伤害一只苍蝇”形容为人温和,而“与苍蝇喝酒”则是自斟自饮的意思。
澳大利亚人把在脸部附近挥手这一赶苍蝇的动作,固定成一种澳大利亚独有的打招呼手势―“澳大利亚举手礼”。无论是农场主,还是政客,大家都会频频使用举手礼。1954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访澳时,也由于苍蝇的骚扰,采用了澳大利亚举手礼。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澳大利亚的认可,立刻赢得了澳大利亚民众的肯定。
早期的澳大利亚拓荒者为了让苍蝇远离自己的肉食,将肉浸泡在盐水、油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烹饪方法。
赛马是澳大利亚人的一大爱好。由于马粪,赛马场也成了苍蝇喜欢光顾的场所。每逢赛马节,女士们既不愿喷洒气味不好的驱蝇露,又要防苍蝇,于是各想奇招,她们的穿着成了赛马节上的另一大看点。有的帽子上带有面纱,遮住整个面部,有的则在帽子上插五颜六色的羽毛,吸引苍蝇落在上面从而避开脸部。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