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中国古代九大悲情才子

和美郎2023-05-25

中国古代九大悲情才子

中国古代九大悲情才子

NO1:谢灵运

谢灵运是中国南朝宋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也是著名的“谢公屐”的创造者。谢灵运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 、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后因作诗,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朝廷命令将他就地正法。秋天,秋雨连绵,谢灵运在羊城被处弃市刑,死时仅四十九岁。一代文豪犹如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划过一道短暂而耀眼的光芒,倏然而逝。

NO2:高启

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县人,与张羽、徐贲、宋克、王行等十人称“北郭十才子”;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也称作“明初四杰”。被推为明朝第一诗人。在文学方面,高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而且学什么是什么,用纪晓岚的话说就是“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不过,高启的这种模仿,绝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删减,而是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高启,这除了高启不肯接受户部右侍郎一职,不给皇帝面子,不愿顺从,不肯合作外,还在于他写的诗多次有意无意的触动和冒犯了朱元璋。在朱元璋看来,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喊助威倒也罢了,竟然表示不闻不问,他的政治、思想、行动与明王朝是怎么保持高度一致的?另外,高启在诗中还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官毫无兴趣,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朱元璋嗜杀成瘾,这除了对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下狠手以外,他也特别热衷于消灭文人。于是,朱元璋随便找了个借口定下死罪,朱元璋还亲自去监斩的,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这个当过放牛娃、和尚的农民皇帝终究被一个文人以生命的代价所羞辱。像高启这样一个性格高昂自傲的诗人,生不逢时的遇到了像朱元璋这样一位号称“中国第一屠夫”的残忍皇帝,那也只有挨刀的份了。

NO3:薛道衡

薛道衡,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荣耀一时。薛道衡从少时就是一个用心于文章字句之间的人,他喜欢在沉静中构思,史称:“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踢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此。”《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就极著,《隋书》讲:“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文风极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成就之高。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却生活在隋炀帝的统治之下,隋炀帝是个极其自负的人,他曾对别人说:别人总以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我。”他的内心如此狭隘,怎么能容得下薛道衡呢?难怪他在杀了薛道衡后还说:“看你还能再作出'空梁落燕泥’否?”这固然是隋炀帝丑恶的内心世界的大暴露,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薛道衡在当时确实是诗才出众。

NO4: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方正学”。明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孺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因方孝孺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孺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拥兵为患,就采用齐秦、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朱棣在攻下南京后,篡得大明皇位。迫令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燕王大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孺针锋相对的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反复劝说方孝孺:“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依然还是不屈服,他说:“好,我写!”他从地上拾起笔来,大书四字“燕贼篡位”。 朱棣大怒,他命人拿刀来从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并将他投入监狱。见方孝孺仍不屈服,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门内凌迟处死。

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鲜血所溅而成。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由此可见朱棣对方孝孺怨恨之深。方孝孺在就义前,作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处死方孝孺后,仍不解心头之恨,下令灭他十族。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作一族,共873人,全部处死,行刑就达7日之久。一些幸运逃脱的族人自此也不敢再姓“方”,改姓“施”。施者,方人也。

NO5:祢衡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县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孔融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为击鼓的小吏。

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侮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竟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大骂曹操和他手下诸多的文臣武将,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虽然恼怒,不好加害,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把祢衡押送给荆州牧刘表。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祢衡不但经常说其他同僚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黄祖性情暴躁,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嗦!”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祢衡仅二十六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