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北宋名相寇准及祠墓(2)

盼南君2023-10-23

促使真宗亲征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病逝,太子赵恒即位,即宋真宗。

景德元年(1004)七月宰相李沆去世,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参知政事,并准备进一步拜他为宰相。在毕士安进殿谢恩时,真宗还就另一个宰相人选征求他的意见。毕士安推荐寇准,说寇准忠诚可嘉,资历深厚,善断大事。

真宗说:“朕听说他刚愎自用。”

毕士安说:“寇准忘身为国,坚持正道,打击邪恶,因此受到小人的诽谤与排挤,是不奇怪的。现今天下百姓虽然安居乐业,但北部边境有院兵骚扰,危害深重,现在正是起用寇准的时候。”

真宗点头称是,于是在当年八月同时任命寇准、毕士安为宰相。

寇准与毕士安同居相位,二人志同道合,合作得很好。寇准忠直不阿、嫉恶如仇,屡受奸邪小人的弹劾诬陷,多亏毕士安一一为他辩解,才得以免受真宗的怀疑。

景德元年九月,辽兵入侵宋朝北部边境,派小股骑兵在深县(今河北深县)、祁(qí)县(今河北安国)一带掠夺,作战稍有不利,便引兵逃走,还来来回回似没有发动进攻的意向。寇准得知这一军情后,认为这是敌兵大举入侵前的惯用伎俩。当即上奏说:“这是敌兵要麻痹我们,使我们不再重视,请练兵命将,选择骁锐,占据要害之地,以为防备。”宋真宗采纳了寇准的建议,派遣杨延昭(zhāo)、杨嗣(sì)等将。分别把守边关要塞,严密监视敌人。

同年十一月,辽兵果然大举南侵。辽国萧太后、辽圣宗亲统大将萧达揽,领兵20万,进犯贝(今河北清河)、魏(今河北大名)诸地,包围了瀛(yínɡ)州(今河北河间),兵锋直指黄河北岸的澶(chán)州(今河北濮[pú]阳)。敌兵步步深入,朝野十分震惊。边关的告急文书有时一天要送到五封。在群臣惶恐之时,寇准却十分镇定,他有意将告急文书扣留不发,饮酒谈笑自若。但有一小部分臣僚惊惶失措,忙把告急文书转奏给宋真宗,真宗大为惊骇,召问寇准,寇准认为皇帝御驾亲赴澶州就可以很快取胜。毕士安也从旁附议,力劝真宗身赴前敌。真宗召集群臣商讨进兵方略时,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皇帝南避金陵;大臣陈尧(yáo)叟(sǒu)是四川人,请求真宗躲往成都。真宗本来就顾虑重重,再听到这两种意见,不免动摇起来。

寇准知道是二人的计谋,佯作不知道,说:“谁为陛下谋划这一计策的,其罪可诛。今陛下神武、文臣武将协力同心,若御驾亲征,贼寇自然逃遁。不然,出奇兵以破坏他们进攻的计划,以挫伤他们的锐气,一劳一逸之势已成,我当稳操胜券。怎么能丢弃宗庙社稷于不顾而幸楚、蜀边远之地?如果人心离散,贼寇乘机深入,天下还能保得住么?”宋真宗认为寇准的话有道理,便决心御驾亲征。

景德元年十二月,宋真宗率军北上。行至半路,又有人议论起南幸金陵之事,真宗又犹疑了,召来寇准商议。寇准说:“目前陛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军民日夜盼望圣驾到来,士气倍增;如果退回去,万众士气瓦解,敌人乘虚而入,恐怕连金陵都要守不住了。”为消除宋真宗的顾虑,寇准还动员将领前来表态,终于使真宗坚定了决心,来到黄河南岸的澶州南城。这时辽兵的声势很大。请真宗驻跸以观察军事形势。寇准力排众议,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更为动摇,贼寇的气焰不杀,不是取得决胜之策。况且,杨延昭、杨嗣、王超等将领已经率领精兵分屯在中山等地;李继隆、石保吉等将领也已经排开大阵迎击辽军;四方各镇赴援的将领也纷纷赶来;陛下此行万无一失,为何迟疑不进呢?”于是真宗同意渡河北。宋真宗到达澶州北城后登上城楼检阅河北军民。河北将士和百姓望见御盖,踊跃欢呼,辽兵见到这种情况十分惊愕(è),队伍不能成行。

在前线,宋真宗把军事大权都交给寇准,寇准果断,号令严明,军队士气振奋。有一天,几千名辽军骑兵进城,宋真宗亲自登城督战,杀死、俘虏了一大批敌兵,剩余仓皇逃走。宋辽旷日相持,宋军无懈可击,辽兵孤军深入,希望速战速决,统帅萧达揽亲自到阵前督察军情时,被北宋大将李继笼部下的威虎军首领张环用强弓劲弩射死。萧达揽一死,辽军士气大挫,宋军更受鼓舞,双方战局陡然发生变化。

萧太后不敢久陷在中原战场,景德元年十二月秘密派使臣来到澶州北城,请求议和。宋真宗在战场也是卧食不宁,巴不得速速结束此役。他对辽方提出的土地要求不予同意,但同意给钱。寇准的态度则非常坚定,不但连馈送金银之事也不同意,而且想让辽国称臣并献出幽、蓟十六州土地(幽、蓟十六州为后晋石敬塘所割让)。为此事曾向真宗提出建议,但宋真宗无心久战,推脱说不忍生灵涂炭,希望早成和议。许多大臣也早想脱离干戈之地,纷纷在真宗面前进谗。有人甚至说寇准主战,是为了借机抬高自己的身价。

寇准万般无奈,只得忍痛放弃有利时机,同意与辽国讲和。宋真宗派亲信曹利用出使辽营,并授意只要辽方退兵,每年可赠他百万金银布帛。寇准得知后,把曹利用召至自己帐下,严厉地叮嘱说:“虽然皇上允许百万,你所谈的银两不得超过三十万,超过三十万,回来后我要砍你的脑袋。”曹利用到了辽营,经过严辞力争,最后以每年交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条件达成协约而返还,双方约为兄弟盟国,辽国在结盟之后带领军队回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