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到达道州贬所以后,每天早上起来,身穿朝服升堂理政。公务之暇,他又专门起造了一座藏书楼,在里面放置经、史、佛、道等方面的书籍,常常在这里手不释卷地反复吟诵。遇有宾客到来时,寇准热情招待,谈笑风生,经常是通宵达旦。这时的寇准,自然没有了当初庙堂显贵时的显赫际遇,但过得潇洒自如。
然而,祸不单行,寇准再次遇到了麻烦。
丁谓知道李迪与寇准的关系很好,担心日后大局有所变化,身为宰辅的李迪会将寇准推荐给新皇帝。于是,丁谓就勾结刘皇后,在当年四月再次把寇准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同时又凭空捏造李迪私结朋党,也把他贬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团练使。为把李迪驱逐出京,丁谓简直是丧心病狂,不择手段。有人觉得不忍心,对丁谓说:“李迪如果死在贬所,丁公如何受得了读书人的舆论?”丁谓放肆地回答:“他日好的事书生记述此事,也不过写上‘天下惜之’四序而已。”
为了把寇、李二人赶上绝路,丁谓又挖空心思想出一条毒计:在传达刘皇后懿(yì)旨时,故意在中使(太监)马前悬挂一内插宝剑的锦囊,并有意让剑穗飘在外面,使人误认是降旨赐死的样子。李迪为人耿直,一见就误以为是降旨赐死,便主动要求自裁。幸好遇到他儿子和宾客的救护,才避免了枉送性命。中使来到道州时也是如法演试,但寇准并不是傻子。当时寇准正在和郡中下属在府内痛饮。众人见到中使到来时杀气腾腾的样子,惊慌失措,十分惶恐,寇准却神色自若地对中使说:“朝廷如果是赐下臣死,下臣要亲自看看圣旨。”寇准镇定自若地按规矩在院庭中进行了叩拜,然后起身继续宴饮,已年逾花甲。
乾兴元年六月,丁谓也因伙同内侍雷允恭擅自改动建造皇帝陵墓的计划,获罪罢官。及后又查出他勾结女道士刘德妙欺君罔上的罪行。两罪并罚,丁谓被贬为崖州(今海南岛)司户参军。
丁谓到崖州的中途要经过雷州,寇准听到丁谓到来的消息,就派人携带一只蒸羊,在雷州边境送给丁谓,一方面借以表示自己的胸怀,另一方面是将丁谓拒之于门外的意思。寇准听到家僮谋划为他报仇之事,叫他们赌博,不得出门,等丁谓走远了才罢。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寇准忧病交加,卧倒在病榻之上,他在病中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一生的志向和际遇,凄怆感人,诗题为《病中书》,诗曰:
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
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雷,幽怀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睡对寒灯。
九月,六十三岁的寇准与世长辞。宋仁宗任命寇准为衡州司马的诏书在他死后才到达。
寇准的妻子请求允许将寇准归葬到西京洛阳,得到了批准。灵柩经荆南公安,县人都在大路上祭奠痛哭,还为寇准立庙,逢年过节祭祀。寇准没有儿子,以侄子寇随为嗣(sì,子孙)。寇准去世后十一年,恢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后又赐谥忠愍(mǐn)。仁宗皇祐四年(1052),诏令翰林学士为寇准撰《神道碑》仁宗篆书碑额“旌(jīnɡ)忠。”
寇准去世后,经他夫人宋氏请求,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途径衡州(今衡阳市)、公安(今湖北公安)等地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不朽诗句。
雷州西湖宋园内有寇公祠,寇准一生的最后18个月在雷州度过。遗体运回西京安葬,雷州人为了缅怀他,在他寓所“西馆”立祠奉祀。
1135年(宋绍兴五年)宋高宗又赐“族忠祠”匾额。“曾为深渊无处诉,年年江上哭青春”,这是寇准寄居“西馆”时抒发内心激愤和伤感的诗句。
今天的人们,却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其矗立在祠前的塑像,详阅展厅陈列事迹,凝眸当年其寓所仿制的他生前用的家具;噙泪低吟其感人肺腑的遗篇,依恋的徘徊在“莱泉井”边。这口寇公饮用过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人称“莱泉”。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访使余琏修井,由名宦进士王佐题“莱泉井”石匾。
寇公祠两侧廊厢布满歌颂寇准的诗文。明进士金都御使魏瀚诗云:“廊庙安危力万钧,泰山乔岳等嶙峋。雷阳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几人!济海舟航横野渡,谪居池地动星辰。南来为问崖州户,曾似丞尝庙貌新。”
“寇公祠”内还有几幅图画记载着他在雷州的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文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
寇准墓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一里许。封土高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墓前立有“宋寇莱公墓”碑石一通。195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为当时任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的毕沅所书。
1986年后,当地政府重视文物,在此兴建寇准小学,以保护这座衣冠冢和纪念历史名相。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