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榆林城东南8里的青云乡青云村朱家沟自然村内,榆佳(榆林―佳县)公路青云收费站南侧的青云山上。1985年青云寺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青云寺古建群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青云寺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山突兀挺拔,山体向南延伸,山下有一条小河,筑有神路276级,顺阶而上直达山颠,意为“平步青云”。它与相邻小山联为一体,俯视尤如一只“神鳌”傲首前行,学子登临小山,则寓意“独占鳌头”。青云寺庙群始建于明代,在今寺观南约1公里的小山颠,建一孔石窑为真武祖师殿。民国八年(1919年)前,当地农民王起圈,在今址募资修建祖师殿三孔,灵官殿东窑二孔,圣母殿西窑一孔,迁真武祖师诸神于此。
民国初年,国民革命军86师进住榆林,在师长井岳秀(蒲城人)、旅长姜战奎(蒲城人)等人的倡导下,重新扩建青云寺院,并邀请国民党元老于佑壬、陕西著名教育家李业址、陕西著名水利学专家李仪址、陕西美术学院院长王军余先生规划设计,于民国八年(1919年)开工建设,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竣工,历时13年。工程由本县著名木工张福厚、刘鸿谟、杨三虎,画工万起运、孙寿山等完成。寺院总占地面积200余亩,上下16院,殿堂50多座,住房100余间,花费银元13万之多。抗战时,著名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东北挺进军司令)、邓宝山将军(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驻榆期间,经常到寺院拜佛诵经。
青云寺庙群长127米,宽110米,占地13970平方米。有殿堂298间,钟鼓楼3对,木牌楼3座,戏台1座,清风楼1座,万佛塔1座。各院之间回廊环绕,曲径通幽。庙群以“全神庙”著称,东边(道教、儒教)以祖师殿为轴心,前后殿宇共分三进,每进又分三院,三排并列,九院相通,寓意“三三出俗,九九成真”。山门三大间,为仿西式建筑,正间为大门额题阴刻楷书“范围天地”,次间为门壁,壁芯四角模制花卉图案,阴刻草书“福”“寿”,入门进东西为两院,均有影壁二座,壁芯砖雕二龙戏珠,阳刻楹联。前院中为倒座乐楼,砖砌太师壁阴刻篆书,额题“普润泽沾”,楹联左联:“韵声绕梁栋”右联:“轩态见氍毹”落款民国二十年(1931)。东西为两层楼建筑,下层为砖砌拱券窑式,上层为砖木结构硬山式,有五海龙王、三霄娘娘、观音殿、四灵殿等,四灵殿左右门壁上分别阳刻“龙”、“虎”、“龟”、“蛇”四个砖雕象形文字,四种神兽也寓意健康、长寿,与山门外“福”、“寿”二字遥相呼应,既有对图腾的崇拜,又有人们心迹的表白,是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理念。同时,“禄”、“财”、“运”诸神也是人们追求仕途平坦顺利的寄托,这与“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意相吻合。所以,青云寺庙群又被誉为“福、禄、寿”灵寺。二进院正殿为真武祖师殿,倒座为观音殿,左右为钟、鼓楼,钟楼上悬有明天启六年(1627)九月二十日大铁钟一口,铭文:“钦差镇西将军镇守延绥总兵官赐飞鱼服左都督官秉忠……”“榆林卫僧纲司署印都纲官祖德、法弟祖怀、门徒道元、道福。”还有福、禄、财、喜、运诸神和十大名医、三义庙、东岳大帝、七十二司等殿。院内东南角,设有全国唯一的五脏六腑殿,是人们为了追求健康、长寿,将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供奉为十一位神灵而修建。三进院内有三皇殿、日月光殿、玉皇阁等。西边(佛教)主要有清风楼、大雄宝殿、藏经阁及讲经堂等。讲经堂,砖砌拱券仿西式建筑,座南面北,面阔13间,长42米,宽20米,建筑面积840平方米,堪称民国时期全国最大的无梁殿。青云寺观整体依山顺势布局,建筑安排疏密有致,显得气势磅礴又庄严肃穆。每座主体建筑都嵌有砖质匾额,悬挂木质横匾、楹联。它的建筑工艺,集榆林各类艺术大师制作,使泥塑、彩画、砖雕、木刻精巧绝伦,又具地方特色。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期间,晋、陕、蒙、宁等省香客云集,成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最大、最优秀的仿古建筑群。
位于榆林城东南4里的榆阳镇金刚寺村西200米处的金刚山上,寺北临榆阳河,源出钟家沟水掌,群众称龙眼台,庙梁、寨子峁两山环抱,岩石嶙峋,山清水秀,民国年名僧西来、善远等久留该寺,坐禅讲经,摩顶受戒。
元朝时忽必烈与蒙哥汗争夺帝位,将西藏活佛噶玛巴西安置于金刚山,因活佛化现观音法门中的灵瑞象,现不坏金刚之身,而得寺名。金刚寺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寺内有铁铭文记载:“前总兵官牛秉忠,榆林卫指挥使牛希麟,男牛承勋,指挥佥事秦文明,百户崔栋,镇抚冯世乡,榆林卫管局赵凤鸣,信官苏应科,……。洪济寺玄云、仁贵、仁保、玄栋、玄登、玄桂。明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初六日铸造。李智良、高徐儿”。“南门奴泥沟创建藏经阁金刚寺……。
住持僧区深、果□、仁□、真鉴。僧纲司署都刚宽区。西安府礼泉县金火匠人□改蛟。”在清代又维修。寺依山就势修筑,南北100米,东西55米,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寺坐东南面西北,四合院式布局,由正殿、南北配殿、过殿、钟鼓楼和韦陀楼等共34间组成。台阶式通道由沟底直通正殿三教殿,通道两侧排列3层建筑,一层距沟底15米,砖砌拱券式窑洞3孔,中为山门,左右为配殿,供四大天王,东西12米,洞宽2.5米,高3米;二层两侧方形平台有殿宇,供弥勒菩萨,楼上供千手观音,两侧有钟、鼓楼。院内正殿为两层建筑,一层三教殿,砖砌横枕头窑带前廊建筑,砖砌廊心壁,廊柱飞檐,面阔三间13.34米,进深13.5米,建筑面积360.18平方米。供奉释迦摩尼、孔子、老子。后有四龛,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二层楼阁为三佛殿,中供横三世佛,东西壁各有清代天王壁画一幅(不清晰)。砖砌横枕头窑硬山顶带檐廊建筑,阴刻楷书额题:“普渡”“众生”,楹联砖雕阳刻,左联:“辉映绘霄明日妆成银世界”右联:“香波满斗瑞烟笼罩碧琉璃”。东配殿供道教十二真人,东北角有福禄寿三星殿。西配殿供十殿闫君,西北角有白龙殿。院中有明、清时期砖砌韦陀楼一座,造形俊美。底边长1.73米,建筑面积2.99平方米。
金刚寺在1929年至1930年间,中共榆林县委在此召开过党的活动分子会议。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邓宝珊将军任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曾在寺西设立司令部,院门有于右壬题石匾“桃林山庄”。邓思想开明,体恤民情,常邀请榆林名流、士绅吟诗、畅谈。先后在这里接待过共产党的领导和进步人士,如王震、肖劲光、南汉宸、曹力如、赵寿山、陈奇涵、续范亭和高岗等。1938年12月和1944年12月,邓在这里两次接阅了毛泽东主席致他的亲笔信和朱德总司令的函电。信中毛称邓为宝珊仁兄,自称弟毛泽东上。邓的爱女中共党员、抗大学员邓友梅,曾在这里养病和进行革命活动,病殁后葬于寺侧山峁上,邓为女立碑上书“爱女友梅之墓”。金刚寺对研究榆林建筑史、宗教史和革命史有着重要价值,2000年金刚寺被公布为市(榆阳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