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更路经》又有《南海水路经》、《南海定时经针位》、《西南沙更簿》、《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名称,不同的名称有不同的手抄本和口头表述内容。
《南海更路经》有两类,一类是以手抄本形式传下来的,俗称《南海更路簿》;一类是口头传承下来,俗称“更路传”。主要分布于文昌市、琼海市沿海一带。其次是海口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宁市、三亚市、临高县等港口海岸渔村。
所谓的更路经、更路簿、更路传,实为渔民自古以来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是一种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或是一张手绘的航海地图,它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
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了南海岛屿礁滩。史料记载,距今7000-3000年前,中国南方“骆越人”的一支跨海而来,成为海南岛的世居先民,后称黎族,说明那时人们已掌握了渡海技能。
而在南海之滨的陵水新村港海边,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石制、陶制网坠和海动物遗壳、遗骨化石,充分证明了海南岛先民世代捕鱼为生。
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先民在南海就已经有了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从汉代开始,中国开通了与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许多国家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海域是必经之地。无数的商船乘风破浪,满载中国传统物品驶离,同时运回众多国外奇珍异宝,航海贸易应运而生。
据专家考证,《南海更路经》形成于明代,如今,海南的渔民们仍然在实践中补充丰富着《南海更路经》。
南海岛礁散布,被航海者视为险途,南沙群岛中部,向有“危险地带”之称,有谚云:“走水行船三分命”。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分类整理,谱就渔民智慧的结晶———南海更路经。
《南海更路经》区分南海为“东海”和“北海”(定罗经针位),东海即西沙群岛海区,北海即南沙群岛海区。海南渔民每年趁东北季风先赴西沙,后赴南沙,便称西沙为东海,南沙为北海。
“更”是我国古代计算航程的单位。一更等于六十里,表示一个约数。路者,是指导航行路线,即航行的路线图。《南海更路簿》指手抄航行路线图的手抄册子,《南海更路传》指口传的航行路线经验。
南海绵绵三百余万平方公里,仅凭经验,没有数百上千年的探索和积累,是很难产生《更路簿》这样准确的航海图,而图中记载的航海路线,航行要领,气象水流,更不知是多少渔民用鲜血换来的“生命航线”。
更路经主要记载了3条航线,一是渔民出海捕鱼路线,二是华侨出国路线,三是我国古代海上贸易路线。围绕这3条主航线,详细记录了南海岛礁的名称与分布、地貌与海况等。如有一《更路簿》绘制有一幅《南海西沙、南沙群岛地理位置略图》,与后来用现代手段绘制的南中国海航海图惊人的相似。
更路经不但对岛礁的形态作圈、筐(礁环)、门、孔(礁环缺口)、峙(岛、沙洲)、线(高潮淹没、低潮呈现)、塘(湖)等区分。还对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气象气候和水文情况作了详细述说。
根据更路经记载,渔民按照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海产位置、数字、顺序、大小、颜色及传说等11项,对南海诸岛进行命名98处,其中西沙群岛地名22个,南沙群岛地名76个,例如甘泉岛等名称沿用至今,这些对后来我国标准命名和绘制分布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古以来,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的活动,探索出南海的安全航线,催生了《南海更路经》。它的产生绝不是个人所作,也非一朝一夕功夫,而是海南渔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南海更路经》是海南渔民在与大海的搏斗中,用勇气和生命写成的“大书”,在西沙、南海岛屿上有明清两代遗留的小庙14座,既有祭祀海上“保护神”的,也有祭祀海上遇难先民的,“108兄弟庙”就是祭祀在南海航行和作业遇难的海南渔民的孤魂。
茫茫南海,浩瀚无边。更路经、更路簿、更路传是海南渔民自古以来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宝典”,是每位出海远行的船长随身必备的航海图。到目前为止,有关专家已发现了十多种不同形式和版本的更路经。没有千百年的探索积累,便没有流传至今的详实准确的南海航海图。这些文图中记载的航海路线,暗礁分布,气象水流特征,是不知多少渔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命航线”,令人敬畏。
目前已查明的《南海更路簿》有:苏德柳抄本《南海更路簿》、许洪福抄本《南海更路簿》、郑庆能抄本《琼岛港口出入须知》、《广东下琼更路法录》、郁玉清抄藏本《南海定罗经针位》、陈永芹抄本《西南沙更路簿》、林鸿锦抄本《南海更路簿》、王国昌抄本《顺风得利》、秦兴铣存《注明东北海更路簿》、苏承芬抄藏本《南海更路簿》、李根深收藏《东海北海更路簿》、符宏光填绘的《西南沙群岛地位位置图》等。《南海更路传》已记录和口传“南海更路传”有韩健元、齐见德口述的《我的行船经验》、《航海和捕捞经验》等。
琼海博物馆馆长陈贻爱收藏了一本抄于民国时期的《更路簿》,不但记录了我国通往东南亚、西亚、东北亚以至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线路,还有一年12个月海上流水特征的记载,也不乏风向、暗礁的准确描述,对于那些危险地段还特别标注了航行速度以示提醒。
当年我军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时,共派出太平、中亚、永兴、中建四艘军舰,虽然那时的军舰已安装现代导航设备,但依然请了很多海南渔民充任海上向导,靠《南海更路经》指导航行。
《南海更路经》是古代海南人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真实记录,是认定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它又是在南海航行的指南,对研究我国外贸史、航海史、南海开发史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海南留给世界的财富。
《南海更路经》处于濒危状况,科学的进步,有了现代的航海图标和卫星定位系统,逐步取代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南海更路簿》和《南海更路经》,人们对它逐渐淡忘,忽视了它的重要价值,如果不及时进行搜集,不知有多少《更路经》散落失传。有些年老的渔民脑海中记忆着《更路经》,逐渐年迈离世,造成难以补救的遗憾和损失。抢救和保护《南海更路经》,刻不容缓。
南海航道更路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1027;项目名称:南海航道更路经;项目类别:民俗;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文昌市;编号:Ⅹ-120。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