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根艺又称根雕,是树根造型艺术之简称,它是以一定自然形态的树根为基本素材,经过人为的筛选、观察、艺术构思、加工制作而成为艺术品的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利用树根制作日常生活用具。安远根艺是以客家文化为底蕴,主要利用灰树、檵木、红榉、荷树等树根为材料,经作者充分想象、巧妙构思、精心制作而成为艺术品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艺术。特别是安远灰树根艺,自从著名根艺大师魏夫昌先生率先发现并深入研究后,灰树根艺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人物创作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安远县是全国生态文明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3%。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浓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为根艺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2年,安远根雕技艺被列为赣州市第三批非遗项目。
安远县很早就有创作根雕装饰品美化环境的习惯,从明、清时代起,安远根雕艺人就开始制作茶几、笔筒笔架等根艺品。要创作完成一部根雕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采集根材、去皮清污、构思造型、雕刻成型、打磨、上色、命名。好的根雕作品配上好的名字,可为其增色不少。好的根材也并不是随处可见,根雕贵在自然,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天然造型的来源。其中,构思造型非常关键,要对所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进行巧妙构思。借助原材料的形态、纹理、节疤、凹凸、曲线、窟窿,进行虚实结合的设想,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
近年来,安远县大力推进根雕艺术传承保护发展,成立了根艺美术学会,制定了《安远县根艺发展五年保护计划》,组建了县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展示厅,设立了根艺创作基地,重点围绕保护传承人、保护作品、保护工艺等方面加强对客家根雕技艺的传承保护,使根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
如今,该县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展示厅展出作品一百多件,展示厅日渐成为根艺作品市场化的一个窗口和根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全县根艺爱好者发展到2000多人,根雕协会会员发展到60多人,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安远特色的根艺作品。其中,《南山翁》《两岸同根》《松下问童子》《观沧海》等获得国展金奖,《圣人》《醉》《海的女儿》《玉树临风》获得国展银奖,《太阳松鼠》《屈子魂》《昭君出塞》《呼唤》《华尔兹的联想》获得国展铜奖。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