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保守估计,我国实际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约有 20000个。海南岛和大陆隔海相离,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移民岛”文化。除了最早的少数民族为原住居民外,海南汉族主要从福建迁移过来,目前统计到的175个姓氏的352名迁琼始祖中,有半数来自福建。
此外,也有从山东、河南、山西、江西和广东迁琼者。在众多从大陆移民到海南岛的人中,海南十大姓氏又是哪些呢?
源流很复杂,是涵盖少数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以各地家谱推算,源于“姬”姓的王氏占王姓人口的90%以上。
自东汉末期公元220年,王琳公出仕来琼后至清代止,1800多年间有记载的过琼先祖共有101位。在这些王氏渡琼始祖中,人丁最兴旺的是江苏人王居正,王居正是闻名天下的三槐王氏中颇有成就的人,曾任文华阁大学士兼枢密察,在朝中和岳父李纲与主战派岳飞,力争抗金护国,被奸臣秦桧诬告陷害。
在奉旨南下途中客死海南,其大儿子王斗魁定居海南,一共育有九子,被后人尊称为“九子王”。“九子王”及其后代散落居住海南北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繁衍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40万人的海南首望之族。
是现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黄姓人口在广东省最多,占全国黄姓人口总数约19%。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黄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自宋至清的950 多年的移民史中,黄姓大约有42支先后迁琼,逐渐繁衍成琼岛一大姓氏。黄姓渡琼始祖中最著名的是黄篪(chí),黄篪生于宋徽宗时期,28岁时受朝廷宋高宗皇帝派遣海南任路经略按抚使,兼掌军事,旬宣文教。赴任后,他勤政为民,政绩显著,广受琼岛民众爱戴。31岁死于任上,其支系分布较广,史称“岸裔来琼,始于篪 公”。
,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
历史上郑氏迁琼始祖约有16人,他们的后裔已达10万之众。最早落籍琼州的是南宋时期的郑志灏,据《郑氏族谱》记载,郑志灏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坎头村,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登进士科,被授予“文林郎”,奉旨赴任广东琼州府昌化县,一连当了三任知县,历时达9年之久。
期间为政清廉,两袖清风。郑志灏离任时,昌化百姓挥泪挽留,结伴远送。其爱民若子的政绩可见一斑。他的后代如今已有3万余人,分布在海口(原琼山)、澄迈、屯昌、琼中、文昌、定安、琼海、万宁和陵水等市县。
中国的古老姓氏之一,最早起源于邢,邢人为周公后裔,后来亡国于卫,子孙以国为氏。
据海南
家谱考证,五季梁开平年间(907-910),邢氏先祖武经大夫在汴梁(今开封)任职并居住,历经200余年繁衍,至北宋靖康之难后,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升授资政大夫的邢肇周(十二公)、纲使邢肇文(十三公),随族人星散迁居异地,兄弟俩开始南徙,途经杭州、潮州,旋即渡海来到海南,邢肇周居文昌东阁观霄村,弟邢肇文居文教水吼村,由此,邢肇周、邢肇文兄弟俩落籍海南,成为海南邢氏始祖。
中国第一大姓氏 ,世界第一大姓氏 ,中国人口有9500万,韩国朝鲜人口有900万,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2亿人 。
从唐代到清代,都有
先人先后移民海南。因此,海南李氏的来源是多源的。已知的入琼始祖就有四十八个左右,大部分都是宋代及其以后迁琼,来源于福建省,且基本上都是陇西郡李氏后裔,其中以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祥的后裔派系占多数。
是黄帝后裔,出自周王族支系的韩国王室,是晋国六卿之一。韩姓在全国分布极广,名人众多,如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汉代军事家韩信,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大宋名相韩琦,抗金名将韩世忠,开国上将韩先楚等。
海南韩氏迁琼始祖是韩显卿,原籍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是北宋名相韩琦第6世孙。韩显卿初任绍兴府会稽县 尉,后升任廉州太守,从五品。金兵南侵,韩显卿举家迁居广东雷州,而后定居海南文昌锦山,成了海南岛韩氏开山之祖。在海南韩氏中,最著名的当属宋庆龄的父亲韩教准,韩教准过继给在美国的堂舅后,改名为宋耀如,逐渐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家族”。
,中国姓氏200强排名16 ,南方排名第4。始祖一般被认为是商朝的亚相比干,现在有2000多万人,南方居多,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林姓在海南也是一大姓氏,早在9世纪末的晚唐时期,就开始有林姓先人来到海南岛。依据目前搜罗到的各种《林氏族谱》,可知历代渡琼定居的林姓先祖约20多人,其中唐代入琼的林裕和宋代迁琼的林暹,他们的后裔最多。林姓全岛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海口和文昌为主要聚居地。
,戴燕王国国姓,出自周王族吴国王室的支系,吴姓的渊源由四大支组成:姜姓、吴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其中姜姓吴氏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吴姓的人口2400多万。
在海南岛,吴姓是望族大姓,也是较早迁入海南的姓氏。吴氏渡琼始祖吴贤秀原籍福建莆田,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进士,为官47年之久,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顺宗四朝,官至户 部尚书。唐顺宗永贞元年流放崖州,两年后在海南去世,葬于今演丰镇龙窝坡。
其墓碑刻“唐进士户部尚书来琼始祖吴贤秀公墓”。吴贤秀的次子吴玟进士及第,官至户部郎中,定居崖州,是迁琼二世祖,长子和三子在中原为官,其后代一部分人在南宋后期又相继回迁海南。如今,吴氏子孙已遍布海南各市县,另外相当一部分 人已迁往海外,足迹已遍布东南亚诸国和欧美,出类拔萃者众多。
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陈姓是以周朝时期的陈国为姓。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五世孙陈旺在江西九江建庄,创立“江州义门”。这一支陈氏由于萃族同炊,八代不分家,被称为“义门陈 氏”。宋嘉祐七年(1062年),义门陈氏建庄合炊累计历时332年,聚居15代,一家已达到3978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庭,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陈氏家族曾因过于庞大,甚至给统治者带来危机感。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建议“分析”(分家、分开)居住,将义门陈氏家产分为338份,以义门陈 氏第十五代为庄主,依派拈阄,迁往全国,故有“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海南陈氏后代大多迁徙自义门陈氏。支系最旺的是明初到海南琼山就任琼州府学教授的陈敬忠,陈敬忠不久便带着次子返乡,留下长子陈思猷,并落籍琼山县的盐田村,繁衍生息,陈敬忠作为历史上海南陈氏的功勋先祖。
,出自姬姓,起源于琅琊,始祖符雅公。符氏,根据《姓纂》所记载的:“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邪”,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
符姓在北方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但在海南,却是一个大姓。海南符氏是较早迁琼的姓氏之一,从唐末到元末,先后有5位渡琼始祖。唐末入琼安抚原住民的符元生、北宋渡琼的符盟、符有辰、符渚和元代渡琼的符大本,5位渡琼祖中,除符盟外,其他皆为唐末名将符璘的裔孙。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