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城东门里,有一家门庭高大的宅门,门口有九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下,可以延伸到街心。这就是天津八大家的“高台阶华家”。也由此可见其不仅有财,而且势力非同一般。据现存《天津华氏南支宗谱》,华氏受姓始于春秋,有谱则始于宋代,南齐时居无锡,后又迁汴梁。北宋靖康末,华原护驾南渡,复归无锡,被认作华氏统谱一世祖。明嘉靖年间十八世华维援依其从祖华金(正德进士,官天津兵备道)于天津道署,华金转山东副使,而华维援留津,是为“北华”始迁祖。十九世华文炳于清顺治初侨寓顺天府安东县,至康熙三年( 1664 )移居天津,是为“南华”始迁祖,故天津有“南华”、“北华”之分。虽是同籍同宗而迁津时间先后不一,其中“南华”一支繁衍最盛,影响最大,至晚清出了二十七世华世奎,是津门四大家之首,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
也就是说华氏一族原籍江苏无锡,明朝末年,无锡华氏族人华文炳,奉母北迁,先是落户于直隶(今河北省)的东安县(今廊坊市安次区),后于1663年(清康熙二年)华文炳的同辈华文鼎来到天津任职。从此华文炳和华文鼎一支系就居住在天津城里大刘家胡同,后来家业发达,人丁繁衍,于是迁居于东门里的大宅门,这就是天津高台阶华家的由来。
到了雍正年间,天津先是改卫为州,旋即升为直隶州,后来又开府置县。华文炳、华文鼎为了生计,经营起盐务来,而且都是小盐店。此外,家族还有油坊、茶庄等产业。这些盐店和油坊、茶叶铺,华家不自己经营,而是租给别人,干吃红利。清咸丰年间,华家接办了河北定兴、新城两县的盐务引岸,很快致富。后陆续开设了油坊、茶叶店等商号。华氏全家就是靠这些买卖,供子女读书和维持生活的,直到清末,华家“世”字辈的华世奎在仕途上露了头角,家业渐丰。与其他“八大家”不同的是,华家身兼官僚和盐商。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华家其族人颇多,经商之外,做官的和为文的颇多。如二十三世华兰,乾隆举人,历官安徽全椒、五河知县,安庆府江防同知,著有《皖城集》,工书善画,亦精仅是篆隶。他的孙子华长卿,道光恩科举人,历官房山县、丰田开原县训导、国子监学正,著有《周易集注》、《尚书补阙》等不下40余种。到了“长”字辈的华长治,有两个儿子,是华承勋和华承彦;华承彦有子华世奎。因为华承彦一辈子没有摸上个一官半职,所以他不但对于这棵“独苗”甚为钟爱,而且期之甚殷,发奋一定要儿子读书做官,由科举取得功名。
1879年(光绪五年)华世奎17岁时考中秀才,后一路高升至内阁阁丞。华世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内阁中书行走、万寿庆典撰文、文源阁军机章京领班、三品章京会议政务处帮提调、政编查馆行走、政治官报局局长等要职。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室逊位,华世奎退居天津,在意、奥租界交界的二马路买了一幢小楼,自号“北海逸民”,过起了养老的生活,屡屡拒绝了北洋政府让他再次出山的请求。华世奎旧居位于现在河北区北安道3号,总面积448.16平方米。该楼为二层楼房,带地下室,砖木结构,坡式瓦顶,上筑阁楼与老虎窗。
华世奎写得一手好字,名列近代天津四大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严范孙,孟广慧,赵幼梅)之首。华世奎自幼习书法,其父华承彦科场不利,而对其子便寄予厚望。华世奎从四岁起便每日读书习字,练字时其父要求非常严格,偶见华世奎稍有懈怠,就拿烟袋锅往脑袋上敲。为了给华世奎校正执笔,其父还独出心裁地在他笔杆上放一个铜钱,写字时只要笔杆稍微倾斜,铜钱就会从笔杆顶头掉落下来。据说,华世奎后来可在笔杆上放10个铜钱,仍能运笔自如。他的字端楷正书,苍劲挺拔,浑厚有力,大字榜书可以逾丈,小字蝇头不显逼仄,挥毫自如,功力极深。
华世奎榜书代表作,一个是北京的“和平门”三个大字。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修缮北京城,门额重新题写。当时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之间加开了一个门洞,沟通了新华街与琉璃厂大街,取名为和平门。这三个字,据说是袁世凯派人请华世奎写的,但随着北京城墙的拆除,这三个字的石刻门额已不知去向。另一个便是保存至今的“天津劝业场”。
华世奎为天津劝业场写榜书,润笔是每个字100块大洋,共500块钱。关于华世奎为劝业场题匾,民间有许多传说,大都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当时在场观摩的华世奎之侄华泽咸先生回忆,当时还没有字体放大的技术,需要多大的字就得写多大的字,所以这五个字是拼起了三张大八仙桌子,上面铺好纸,备好茶水,再请华世奎写。华世奎写时心气平和,笔力稳健,起落有度,每个字都是一气呵成,中间休息、喝茶,最后才完成了这五个字的书写。
另外,华世奎还有一事值得一说。“伪满洲国”初立之时,罗振玉曾为溥仪四处延揽人才,他曾因与华世奎私交甚厚,三番五次到华家,劝说华世奎辅佐溥仪,最后华世奎碍着老友情面,才对罗振玉说:“鄙臣患有足疾,行走不便,就不去了罢。”可私下里告诉家人:“现在的皇上是满洲国的皇上,已不是大清国的皇上了,他穿西服,勾结日本,背叛祖宗,我作为大清旧臣,绝不能背叛先朝,与其同流合污!”
华世奎始终对清廷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不肯剪发易服,无论家里外头,总是穿长袍马褂,布袜子,两道脸的缎子鞋,脑后拖一条小辫。虽然华世奎一生忠于清室,抱残守缺,但是其人品和鲜明的民族意识还是值得称颂的。
链接
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汉族,天津“ 八大家 ”之一。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是著名的书法家。
华世奎作为名书法家,订有“笔单”,往年天津各南纸局多代收书件。在当时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并称为四大家。因自小父亲对他寄望颇高,4岁时就指定书目让他学习,经常站立书写,腕力、臂力达到超人程度,为日后成为津门四大书法家之首创造了条件。
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