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当中,受儒家文化影响,人们对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十分看重,其更是作为人们行事准则,其中“孝道”二字,在几千年文化历史中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中华儿女对长辈更是敬爱有加,认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更带有对老人长寿吉祥的期盼,而老人百年寿终正寝后,子孙所操办下葬仪式,再至每逢年过节祭拜,更是让这种“孝道”体现到了极致,可谓是民族文化传承至今重要体现之一。而为了尊重传统文化,人们对于祭拜时令,极为看重,正如这句俗语“早清明,晚大冬,过年上坟小傍中”所说的,那么这句祭祖时宜与你们祭祖时间有所不同吗?
唐代诗人杜牧在诗词《清明》中这样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更是表达出了对已逝之人缅怀之情,淅淅沥沥的小雨更让这份悲伤怀念之情扩大。
而清明节在古时又被称为祭祖节,这更是源于古人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清明时节正临春天,这一时节生机盎然、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是一副生机勃勃之相,正是郊外踏青,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而另一种是祖先信仰,清明节在传统文化当中是祭祖大节,这天人们祭拜扫墓、除草添坟,其意在礼敬缅怀祖先、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而“早清明”,意指在清明之前一天或多天提前祭祖,为何这样说呢?要知道清明祭祖这天肯定会给祖先烧纸钱、元宝蜡烛等祭祀用品,而祭拜在“清明之前”的谐音是“清明值钱”,寓意为如若在前一天祭拜的话,已逝的先人能够收到加倍的纸钱(比如100元顶200元),所以也就有了“早清明”的说法。
而“晚大冬”,初看之时,对“大冬”一词最为迷惑,而句中的大冬是指冬至,最早来源于先秦时期的“腊祭”,而腊祭的主要活动是用猎杀之物来祭祀先祖和五位家中之神,分别是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安康的一个过程,从而被称之为腊祭。
随着时代发展,到唐宋时期冬至祭天祭神活动,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祭祖活动,被叫做“祭冬”或“拜冬”。而“晚大冬”,是指晚上祭祀,且多在家中举行祭拜活动,为什么选择晚上呢?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中华大地处于北半球,冬至时,由于太阳照射角度变小,白昼时长最短,黑夜却变得最长,而这天阳气最弱,阴气最强。人们选择晚上祭拜,也是因为阴气重,是已逝先祖回阳间享受子孙祭拜之物的最佳时间,从而子孙后代以此来祈求生意兴隆、家人和平安康的美好期盼。
再来看后一句“过年上坟小傍中”,本句话中的过年是指大年三十这天,这一天是上一年的尾,连着下一年开始,所以过年有辞旧迎新之意。而小傍中,是指祭拜的时间可选择中午以前,为何这样说呢?
祭拜其实是一个家族之事,祭祖之后,人们更会选择聚在一起吃饭,而吃饭人们多选择中午吃饭,人们认为吃饭之前,应该先祭拜已逝先祖,以示尊重。从而以此来祈求保佑子孙后代健康。有些地方还有下午傍晚去祭拜的,这样的行为被称为“请家堂”,意思是把祖先的灵魂请回家里一起过年。
其实这句俗语既能体现中华儿女于文化传统习俗的重视,无论是祭拜扫墓、除草添土的举动,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孝道”体现。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