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区西郊山腰间有海蚀洞多处,曾出土新石器遗物,此乃上古人穴居之所,故称石室岩。唐末高僧妙应祖师曾于此建立道场,相传祖师尝驯二虎为骑,故又名伏虎岩。
宋绍圣间岩上始建寺,宋哲宗赐额曰妙应寺。明成化间寺宇废圯明万历礼部尚书莆人陈经邦重建三宝,并于此课子嗣。之后玄帝殿、大士祠、八仙祠、祖师殿相继建成,由是岩上成为荔城释道合壁一胜境。不时山腰青烟缭绕,氤氲空蒙,“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后数百年间屡有重修改建, 1942年移址手建“凌云别殿”,形成现今格局。赤马红羊之运,十年浩劫,胜地一度衰微。释达山坚守石室,维护道场,四十多年。
拨乱反正后,赖四方善士踊跃资助,重兴石室岩。今荔城扩大改建,公路上山,交通方便,岩上宫殿亭台错落有致,流金焕彩,掩映于古林悬岸崖之间,与妙应静修之处海印洞,龙舌洞,宋方左钺题刻“伏虎岩”碣,明建七级四方砖塔基体诸古迹,相得益彰,成为游人凭吊观赏之佳境。
石室岩寺内的灵霄宝殿,又称凌云别殿,通称天帝殿,主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所信奉的统万灵、主宰人间生死祸福的最高之神。农历正月初九日为玉皇大帝的诞辰日,举凡各地玉皇殿都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
该寺的灵霄宝殿也同各地玉皇殿一样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除演戏两天外,还有点头柱香的习俗。
相传,每逢玉皇大帝的诞辰日,若能点上第一炷香,定能获得圣恩,合家全年最为平安幸福,因而自明、清以来,每年正月初八晚,不少信众聚集在灵霄宝殿前,彻夜不眠,等待翌日零时的到来。零时一到,信众便即争先恐后进殿焚香朝拜,祈福求安。为使文明进香,安全进香,该殿实行改革,采取报名认捐的办法,于本年正月初九日后开始报名,到第二年正月初八止。
今设十八炷头香,又设108炷头香和几十把手炉,扩大信众的虔诚需求。其点头炷香的程序为:正月初七日上午九时在广场戏台上举行《祈福纳祥大法会》,各手炉认捐依次虔诚进香;初八晚八时,在广场举行《头炷香纳福促和谐社会》,各十八名头炷香认捐者,依次焚香朝圣,准备初九日零时进殿插头炷香;初八日晚九时在广场举行《头炷香法会》,各108名头炷香和几十把手炉认捐者依次焚香朝圣,准备初九日零时同时进香;初九日零时,晨钟敲响,十八名头炷香认捐者,在法师陪同下,依次进殿插上头炷香;其次,各108名头炷香和几十把手炉认捐者也在法师陪同下依次进殿焚香朝拜;再之,所有的殿门大开,殿外、广场上等待零时点头炷香的信众也依次进殿点香。这时,殿前人山人海,数以万计;殿内香烟缭绕,烛光灿烂;殿外花灯如海,鞭炮似潮……处处呈现出“紫城不夜景,梦里通明灯”的景势,与天上的星月相映,恰似一个光明的大千世界,整个石室岩寺,恍若人间的闹市,宛似天上的宝殿。
这初九日,从早到晚,各地来的信众,除本市外,还有来自福清、平潭、永泰、惠安、泉州、厦门、福州等的信众,摩肩接踵,纷至沓来,给玉帝进香。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新春大吉,财丁骏发,科甲联芳,家中诸事顺意。男女老幼平安,家道步步振兴……
石室岩又名伏虎岩,唐末妙应禅师于此习禅,南宋妙应寺高僧祖贤圆寂后建此塔于寺的西南面,原来是一座五级石塔,刘克庄曾经撰写塔铭。明朝初年,塔遭废弃。永乐年间,重新修建七级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外形酷似杭州的雷峰塔。
在古时候,人还可以上塔,在每层环绕塔身的回廊塔檐上观光。只可惜,现在的塔只空留塔檐的建筑痕迹,塔廊的砖块已消失殆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数百年前用3.86米长的青条石筑就的塔基历经岁月沧桑仍牢固如初。这座砖塔是石室岩的标志。
每当春日晨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缭绕,绕过塔身及丛林灌木之间,水汽氤氲,忽隐忽现,颇具“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的诗情画意,因而有“石室藏烟”之誉,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2005年,石室岩塔被公布为省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
石室岩寺座落于莆田市龙桥下磨西凤凰山中部。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4),距今有1100多年。
当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林木茂盛常有野兽出没。此寺是神僧妙应禅师驯服二虎之地,出入骑虎,故此又名伏虎岩。
宋代从宁五年(1094-1098)赐名妙应寺,毁于元代至正五年(1349)的一场大火,次年开始重建。明清年间先后进行扩建,坐西朝东面对莆田市区。寺庙的几栋主体古建筑历经千年,都评选为了文物保护单位。
石室岩寺后山洞潮湿,水汽氤氲,春夏之间,洞中水气升腾,烟雾弥漫,这些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云气弥漫空中。
从山脚仰望石室岩寺,犹如烟雾缭绕之中,犹如海市蜃楼,人间仙境。尤其是每年春季梅雨时节的清晨,这里常有烟雾缭绕,故有石室藏烟之名,位列莆田二十四景。
石室岩寺内的灵霄宝殿,主祀玉皇大帝。相传玉皇大帝(正月初九)的诞辰日,若能点上头炷香,能保来年平安顺利。从明代开始,每年正月初八晚,许多信徒聚集在大殿前,彻夜不眠,等待翌日零时的到来。零时一到,信徒便争先恐后进殿焚香朝拜,祈求平安。
石室岩砖塔于宋代损毁,明代重建,砖塔在满山苍翠中鹤立鸡群,形似一枝金鞭直插云天。每当春夏之交,云雾时而从这里冒出,像烟囱喷烟一样,蒸蒸日上。
莆仙有一谚语“烟囱若冒烟,家业则兴也”。人们把砖塔当作石室岩香火鼎盛的标志物,更突显了砖塔在该寺的重要性。
顺石室岩主殿爬上去,有一块突出的山石,长约2丈,形似舌头,人称“龙舌石”。
石下有洞穴,称海印洞,其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榕树竹子周边还挂着无数条许愿带,据说很多要中考高考的学子,都会来这里祈福,常年有算命先生指点迷津。
石室岩历经千年,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墨宝真迹,有粗狂豪迈的大字的石壁雕刻,也有精细形象的院墙字画。
当代著名书法家王琛的很多墨宝可以在这里看到。创作与1991年。
煎粿是莆田人喜爱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煎粿香甜有弹性,非常有嚼头,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十分美味。
相传旧时石室岩建寺得到众人的帮助,在寺即将落成之际,无数游人香客前来祝贺。为了答谢大家,妙应禅师亲自下厨,用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于是连续煎了七天七夜,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
从此,煎粿便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得到海内外人的喜爱。
现代人去石室岩除了烧香求签,吃正宗煎粿,休闲健身外,还有不少市民是特地去取水的。凤凰山有几处山泉眼,这里也是其中一处,又不少市民还会特地驱车来运。
如今为了方便取水,寺院还特地立了几个水塔方便市民。这水特别清甜,做饭泡茶都比自来水好不知道多少倍。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