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先民在几千年前遗留下的蛇崇拜中的某些习俗,与当今犹存的泉州民俗——拍胸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在众多历史资料中,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在泉州一带广为流传的拍胸舞,舞者的头饰也形似蛇之吐信。这之间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蕴含着不为人知的人文密码?
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李玉昆研究员告诉笔者,如果说中华民族被统称为“龙的传人”,那么福建人就是“蛇的传人”。
李玉昆说,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世居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文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如果不慎翻船落水,也可借助蛇神的力量抵御蛟龙之害。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俗,可视为闽越人后裔崇拜蛇图腾、以蛇为形文身的遗俗。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并把蛇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代表符号,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这一说法,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字》和北宋的《太平御览》(“闽州越地,即古东瓯,今建州亦其地,皆蛇种”),在福建本土的地方志书中也多有记载。如成书于清代的《候官乡土志》称:“疍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另外,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曰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载。
可见,古闽越人不仅信奉蛇为图腾并加以祭祀,更将自身视为蛇的后裔。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闽越先民在几千年前遗留下的蛇崇拜中的某些习俗,与当今犹存的泉州民俗——拍胸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介绍,汉武帝时,闽越国被强行废除,城池尽毁,闽越人或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或逃入山林逐渐消亡,自此,“闽”就从氏族部落的图腾符号转变为福建一地的简称。但是,其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至今福建民俗及信仰形态中仍有闽越先民蛇信仰的延续与残留。
李玉昆告诉笔者,在泉州一带流行的拍胸舞,就是古代闽越人蛇图腾崇拜和傩舞的遗俗。拍胸舞者头戴草箍,在额前伸出一小段向前翘起,其状如盘于头顶上的一条蛇,而草箍末端的红绸条则恰好在蛇头中间露出,形似蛇之吐信。这一唯独扎根在闽南的民间舞种见证了闽越先民视蛇为己,将蛇作为自身崇拜的习俗。
泉州市文联副主席、舞蹈家协会主席蔡湘江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蔡湘江认为,拍胸舞者头上戴的草箍与古闽越人崇拜蛇图腾的习俗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绝不能简单地说只是一种巧合。古闽越人有着在节庆、祭祀时将崇拜物顶在头上的习俗,并在独特的舞蹈中得以保留下来。
福建博物院有关人士介绍,近年在福建省的考古发掘中,曾先后多次发现闽越先民蛇崇拜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与残留的相关证据。
如1984年在闽侯县鸿尾黄土仑商周文化遗址就曾出土过一批造型奇特的印纹硬陶器,上面有不少类似蛇形的花纹图案,其中一件陶杯的把手,被捏成类似蛇图腾的形状。此外,1984年,考古人员还在漳州华安县马坑乡草仔山发现了一幅摩刻于孤石上的蛇形岩画,它由两蛇交尾、蛇产卵、幼蛇破壳、群蛇游动等图案构成。
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宋馥香教授认为,这一蛇形岩画透露了闽越先民蛇图腾的重要信息,即把自己当成是蛇的后代的认同,它以蛇的一生反映闽越族人的一生,是生命意识与图腾崇拜相融合的一种反映。
此外,在闽越国主要城址之一的福建崇安汉城,近年考古发掘了两件富有代表性的遗物。一件是封泥,其上篆刻的类似蛇形的文字,可能为“闽”字,它生动地反映了闽与蛇的文化渊源关系;另一件是铜铎残片,其间刻有三角形的蛇头,形象逼真。宋馥香认为,这两件遗物意味着蛇图腾崇拜在闽越国时已具有国家祭祀的色彩。
而在民间信仰中,这样的证据就更多了。如福建闽侯至今仍有洋里、青竹境和蕉府行宫3座供奉蛇王的宫庙,连江品石岩蛇王庙也供奉着蛇王“蟒天洞主”。此外,南平市樟湖坂镇的福庆堂,主祀“连”、“萧”、“张”三蛇王。在樟湖蛇神崇拜的习俗中,蛇被看成水神——连公师傅,当地人每年七夕都要举行迎蛇赛会。这些都是古闽越人以蛇作为图腾崇拜的实证。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