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普天之下,“抗疫”正酣。本以为,今年的春节肯定会更热闹、更精彩,没想到的是,江城传出的几声咳嗽、数星飞沫竟然让春节欢乐的气氛戛然而止,一向喜欢热闹的国人在这个格外“漫长”的假期里静默地睁大眼睛,时刻关注着“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变化,牵挂着同胞的安危。然而,面对疫情,更可敬的是我的那些同仁,“前度刘郎今又来”,再一次披挂“战袍”,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为托起患者生命的黎明日夜与病毒进行殊死的搏斗,成为了神州大地上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抗疫”英雄。
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曾经经历过成百上千次瘟疫灾难。据史书记载,一次大疫,死者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温气疫疠,千户灭门”(王充《论衡·命义》);“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植《说疫气》)。有瘟疫必有“抗疫”。回顾中国抵御瘟疫的历史,亦涌现出许多“抗疫”的英雄人物,有官员、医生、百姓等,他们的精神值得可歌可泣。
特别莆田是历史上具有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城市。千年以来在与瘟疫的斗争中,同样涌现了以吴媛、林兆恩、李健颐等为代表的“抗疫”人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凭着一已之力与疫魔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救死扶伤,拯万民于疫难之中,他们的“抗疫”事迹,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赞颂。
吴媛,她在莆田人音译中被亲切的称之为“吴妈”。她的出生很有神话意味。据传,她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七月十五诞生于江苏浮海白鹤村吴家庄名医世家。其父名吴竞,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致仕后因事弃官前往苏州城开设祖传药堂。他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为人忠厚善良。吴竞育有子女五人,因吴媛居四,故称四娘。民间盛传,吴媛将生之时,吴家屋宇内外忽然瑞光四照,祥云生辉,紫气纷呈,左邻右舍观之,莫不惊叹称奇。其实这种瑞异之说,屡见于史,只不过从中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令人惊奇的是,少儿时代的吴媛不学女红爱学医。吴媛自幼聪明伶俐,秀外慧中,加上双亲的百般宠爱,不仅让他随兄长延师读书识字还培养她对医药学的兴趣。受其家风影响,耳濡目染,她竟然对医学特别兴趣,且好学不倦,医书方药,倒背如流。同时,她经常跟父亲上山采药,学会辨识各种青草药。其父倾囊相授,专心学医的吴媛由此积累了相当的治病经验。
吴媛所处的唐代,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可谓是“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有开明、宽容的文化政策,推动着文化在多元中扩展,整个社会充满文化创造的激情。正是这一时期,医学、药物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唐朝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男尊女卑没有那么严重,朝廷又允许家传和个人带徒的方式传授医学,这些为吴媛学医提供了条件。
吴媛来到莆田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公元669年,吴竞携子女入闽居福州侯官县。吴家初至福州,由于随父外出行医,她的芳容便被一纨绔子弟盯上,初来乍到的吴竞受到胁迫,竟违心收下财礼。尽管吴媛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但又说不通胆小怕事的父亲,性格倔强的吴媛便拒婚离家出走。吴媛从此化名,如孤云野鹤,沿途拜师学艺,学医修法。公元671年,道成之后的吴媛游至莆田地界,风景如画的莆田以及淳朴的民风,让她漂泊的心静了下来。
吴媛拜会了道法高深、博学多才的住持慧贞师太。两人一见如故,参禅论道,相谈甚欢。吴媛从此安顿下来,潜心研医修法。她时而上山采药,时而深入民间为百姓行医治病,且分文不取,深得民众喜爱。不久吴媛在兴角山择凤凰朝天宝地结茅而居,踽踽独行,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和爱戴,声名远扬。可见吴媛是莆田历史上的第一位名医,而且是女名医。
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是人类的最大敌人。地处闽中的莆仙一带乃瘟疫多发之地,传染病经常肆行无忌,危害百姓。公元672年,仙游县兴泰里百里范围内发生了大瘟疫,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蔓延,许多村落尸横遍野,百姓哭声载道,惨象触目惊心。吴媛心如刀绞,发誓解苦救难,拯救百姓。于是她为了探索战胜疫病的方法,独自深入山野密林,废寝忘食采摘药草,研方配药。
好在莆仙是药材之乡,植物茂盛,草药遍地。吴媛夜以继日地和乡民们一起熬药、治病,席不暇暖,日夜奔忙。她还一边传播医道之理,一边教民众修功护体,特别她配制的方药特别有效,有起死回生之效,病魔终于败退,瘟疫得以控制,方圆一带渐复生机。吴媛,一个柔弱的女子成为了莆田“抗疫”第一人,她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也随之远播四方。
瘟疫无情,吴妈有爱。从此,吴媛所到之处草木蔓发,春暖花开,山河无恙,人间吉祥,方圆百里的民众都开始亲切的称呼吴媛为吴妈或仙姑,受到百姓的爱戴。“此心安处是吾乡”。吴媛——这位苏州姑娘因此深深地爱上了莆田这块美丽的地方,莆田成为了她心中真正的家。吴媛不仅为医行善救治许多百姓,而且她还与其兄共筑延寿陂,开发北洋,造福莆田,百姓更是有口皆碑。百姓感激她的恩德,在她生前就用民间传统的礼仪焚香备礼叩谢上天的赐福。公元714年农历六月初一,吴媛上兴角山巅采药,时近晌午,坐在巨石上仙逝。民间为了神化吴媛,传为在此闭目养神,遂化蝶升天。唐玄宗开元三年(715),百姓感其恩德,捐建吴妈祠,殿宇取名兴角宫。
从吴媛的传奇经历来看,她为人慈善,心有大爱,虽然她亦医亦道,但主要以医显名而深入人心,故宋理宗钦赐宝匾为“护国庇民”。至于后来成为道教中人,主要与宋代的莆田道教兴盛有关,故在道教及其信众的共同推动下,吴媛与妈祖一样完成了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她在这期间屡受加封不断晋升,尊称亦不断变动升级,从吴妈、大妈、古妈、三妈(台湾)、慈感娘娘、太乙仙姑到吴氏圣妃、显圣天妃、法主仙妃、吴圣天妃等。
莆田一带多尊称为“吴圣天妃”,在莆田每年长达一个月的元宵行傩中经常可以看到她的神姿仙态。宋以降,随着吴妈神灵的远播,奉祀的宫庙越来越多,以至于“吴圣天妃”的身影跨越国界,远渡异国他乡,影响广泛。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
鱼的价格有高有低,并且鱼也遵从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越是难以捕捞到的鱼,越是名贵,很多人对于名贵的鱼都非常地向往,或是吃,或是把它们当作宠物养,知道能满足自己地需求就很满足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名贵地...
图瓦卢传统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汤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满林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于长桌上,取食方式类似西方的buffet,由客人自行取用。土国传统男尊女卑,并重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