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故称竹林七贤。
正始年间,时局腐败,文人多心有愤慨而不能言说,故将心中豪情理想都寄托在手中的酒杯里。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七贤们都是饮酒的好手,并因此而在史册上留下了许多趣事。
在这些人中,最有风格的是阮咸。阮咸每次和族人一起喝酒,总是要用大盆装酒,不用酒杯,也不用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有一次,猪群闻到酒味,跑到盆前来,也要喝酒,阮咸不但不去赶,反而凑上去和猪一起喝酒。他的狂放不羁,由此可见一斑了。
嵇康自言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吾愿毕矣”(《晋书·嵇康传》),其醉时“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篇》)。
不过,在竹林七贤里面,最出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经常自言自语地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我刘伶是一个天生的酒徒,连名字都是酒,一喝就是一斛,喝到五斗才有一点点感觉。据说,他出门的时候经常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驴车,一边走,一边喝酒,并让一个带着挖掘工具的仆人跟在身后,说,要是我喝酒喝死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了吧。他写过一篇《酒德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民间一向有杜康造酒刘伶醉的传说,现在市面上还有叫刘伶醉的酒,他真是当之无愧的"酒圣”。
刘伶一生只钟情于酒,甚至还闹出因醉酒被人误以为“绝息”的笑话,因而被称为“醉侯”。
《世说新语》里有一段关于他对酒的痴情的记载。
刘伶因饮酒过度而导致身体不适,感到十分口渴,就向妻子讨酒喝。他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器毁坏,哭着劝他戒酒。刘伶便哄骗妻子说:"好吧。但我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把酒戒掉,只能向鬼神祷告,用发誓来约束我,你去准备祭祝用的酒肉。"妻子说:"我按照你交代的去办。"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去祷告发誓。刘伶跪着说:"老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喝了五斗就能消酒病。妇人说的话,千万不能听。"说完他拿起酒肉吃吃喝喝起来,又醉倒了。
阮籍饮酒后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哭而返”,“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晋书·阮籍传》)。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七人都是有大智慧之人,却因为当时的朝廷不作为而不得重用,只能以酒消愁,以诗表达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他们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诗存《咏怀诗》八十二首,著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嵇康《酒会诗》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