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兼具丘陵、台塬、平川地貌。蒲城罕井秋千集高、飘、悠、巧、柔、美、欢于一身,自古就有“二八佳人美少年,鸳鸯楼台戏秋千;红粉面对红粉面,素玉肩并素玉肩;两双玉手挽又挽,四只金莲颠倒颠;游春才子遥边指,疑是飞仙下九天”的美誉。
蒲城罕井秋千是当地独特的一种民间风俗活动形式,它的制作工艺、尺寸、及表演前的祭祀活动等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蒲城罕井秋千在节日表演时一般是在白天扎制,子时扶立,清明时在社火的鞭炮锣鼓声中荡起,蒲城罕井秋千老少咸宜。老年人荡秋千百病不侵,延年益寿;青年人荡秋千则寓意着鲤跃龙门,前程无量。2008年7月,蒲城罕井秋千应邀在“中国渭南首届文化旅游节”上展示,它以独特的民俗特征深深地打动了成千上万观赏者的心灵。
蒲城罕井秋千在蒲城西南村相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它高大俊美、造型别致、独出匠心,在当地数百年年村史的演进中,蒲城罕井秋千一直是以当地固有的传统技艺形式进行表演,其制作方法等相关程序都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当地的传统风俗特征。
蒲城罕井秋千民俗已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虽然人们并不陌生,但在蒲城罕井,有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宫廷血统,可陶冶情操的汉族民俗——蒲城罕井秋千。罕井秋千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秋千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刚开始据说是人们的生产用具,人们借助秋千挡起来,可以采摘高树上的野果。后来被齐桓公北征发现并带入中原,慢慢演变为宫廷娱乐,叫做“千秋”。到西汉武帝时已有“千秋万寿”的意思,于是避忌讳更名为“秋千”。到唐代,荡秋千已成为寒食节期间从宫廷到民间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唐玄宗更是对此乐此不疲。《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蒲城罕井秋千当地人又称‘神龙花秋’,神龙花秋千只有蒲城县罕井镇西南村人王姓族人会扶,据族中老人讲,王氏宗族的先祖王理和王义,明朝时在朝廷做官,他们将宫廷秋千按原样传袭回村,并将秋千的制法和先人们的批注诗词,写进了族簿之中,族簿虽今已无存,但老先人们凭着口口相传使其保留至今。
自1949年10月1日以来,神龙花秋先后于1956年、1986年和2008年曾在西南村扶过三次,2008年7月,神龙花秋在“中国·渭南首届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了展示,开始为世人所知。2009年,蒲城罕井秋千民俗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龙花秋的扶立年岁间隔、扶立时辰、图形构造、制作工艺、尺寸、匾额内容、零碎配备及扶立前、扶立成、开荡前的祭祀活动等都是有严格说法的,是族人工作时不得违背的。
神龙花秋千的制作分为基础部分、龙柱部分、横梁部分、牌匾部分、猴、斗、龙旗部分、扶秋千、荡秋千七个部分,20到30年扶神龙花立秋千一次,秋千白天扎制,子时扶立,正清明在社火的鞭炮锣鼓声中开荡,连续七日。
蒲城西南神龙花秋千,不仅制作技艺考究,而且讲究颇多,寓意厚重。龙柱与基础连接部分以沙罐笼罩,给人以靠沙罐负荷秋千全部质量的悬念;以钢球与龙柱衔接,即使于秋千摆动,铜铃叮当,又便于恢复平衡,助人以力。中部牌匾“接祖传艺”、“团结合好”点明主题,诲以人心。上部中间金猴祈福族人能封侯拜相,前程无量。左右斗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企盼吃穿有余,安度日月。
子时扶立秋千,一为龙气直冲星斗,让冥冥祖先感知,二为机关设置保密,还为安全考虑。二三十年扶立秋千一次,一是因为20到30年为一代人,族簿要续写一次;二是要立秋千、打社火,告知先人,又有后人加入族簿了;三是荡秋千,打社火,凝聚、吸引更多游子们回乡扫墓祭祖,让姓名准备入簿。
神龙花秋千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它的两根柱子不是埋在地里,而是悬在空中。悬空的玄机藏在碌碡上,将竖直的农家碾场用的一对大碌碡置于场地放稳,距离为3.3米,碌碡中间放置一直径为十二厘米左右的新采割的藤条编制的藤圈,圈上放置一下径为15厘米左右的扁圆形石臼,就是农民夯实地基专用工具,下圆上平且中有扁圆形小坑窝,石臼的坑窝内架一直径为8厘米左右的钢球。龙柱为高10米,直径25厘米的硬木头一对,放置于与碌碡等宽的桌面上,下端截面中间凿一小坑,用来与钢球对接,以油面红纸裹严柱身,并将以麦杆扎制的金龙缠绕固定于柱上。
秋千横梁为长4.5米,直径30厘米的松木一根,同样以红纸裹严,并固定于龙柱(上端)上,中间挂一铜钟,龙柱之外侧悬挂时兴对联一副,金龙绕红柱的龙门至此制成。先在两根龙柱的顶端分别装上长度为8米的以彩条纸裹严的松木椽,然后在距横梁约2米处固定同样以彩条纸裹严的平行于横梁的木椽,这便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空面,这个空面即为加装两面分别书写有“接祖传艺”、“团结合好”匾额的地方,匾额周围以纸花宝瓶小彩旗等加以装饰。
惟妙惟肖的金猴置于牌匾的正上方。左右两边彩柱上各置大中小方台形斗子三只,下部大斗子四面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中部斗子贴金龙四条,上部斗子四边饰纸花,上口则插满花束。彩柱端部各固定杆高两米的龙旗一面。至此神龙秋千制作基本完工。夜半子时,男性族人全部出动,焚香祈祷叩拜后,随着指挥的号子声,众人一齐动手,绳拉岔顶肩扛,秋千便立于已被无底沙罐罩起的钢球之上,这时花灯齐亮,炮竹齐鸣,唢呐高奏,以示庆贺。
次日,清明清早,在鞭炮唢呐声中,在祖坟前祭祀礼成后,秋千开荡,社火开打,族簿开录。持续七天,才可尽兴。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的经济收入提高,扶秋不再像原来那样二三十年才扶一次,只要有人们有需要,有人想荡秋,随时都可以扶秋。
神龙花秋千既是一项可陶冶情操的群众娱乐活动,也是研究几百年前宫廷秋千构成的“活化石”,又是独具特色的凝聚族人人心的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智慧的展示平台。保护它对于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拓展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