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陈靖姑信仰与传说

淑瑶2024-07-23

陈靖姑信仰与传说

三山女神陈靖姑,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仓山区志》有载:陈靖姑于唐天佑元年(904)正月十五日生于藤山下渡,父陈昌,夫刘杞,堂兄陈守元,南台闾山学法,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卒,享年24岁。

陈靖姑一生"讲经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救产护胎",尤其是祈雨,除妖,拯救万民,做了许多好事;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乃至于被神化,群众为她建庙纪念。当时福建、江西、浙江和台湾等地香客纷至,朝谒无虚日。按返榕探亲的台胞说,目前仅台湾岛内就有一百多座宫庙供奉陈靖姑。据说在台湾有两大民间信仰,海上渔民信奉"海上女神--妈祖林默娘",陆上民众普遍信奉"陆上女神--临水夫人陈靖姑";陈靖姑被民间视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可与湄州的林默娘相媲美。

由于陈靖姑的信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称得上三山女神。福州是陈靖姑的故乡,三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舍身救民的奉献精神。福州各地对陈靖姑文化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

三山女神陈靖姑,乃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下渡十锦祠)人。父陈昌、母葛氏,于唐天佑元年正月十五日生下靖姑。她三岁时,能念观音咒,十三岁时,父母将她许配与赴任古田县当教谕的刘勋之子刘杞为妻,十五岁逃婚去闾山大法院学习道家法术,十八岁到古田成婚。婚后奔走福州地区各地,降妖伏魔,治病救人,闻名遐迩。廿四岁怀孕居家,因其兄陈守元奉令祈雨未果罪该斩首,不得已求她相助,陈靖姑见义勇为,脱胎后到龙潭角祈雨,拯救了万民,不幸被"长坑鬼"暗害小产而亡。闽王加封她为"崇福昭惠临水夫人",俗称"临水奶"。陈靖姑成为神祇之后,到处显灵,为民除害,造福人群,因此各地纷纷建庙祭祀。明代学者徐到过古田临水宫,题诗云:

"临水遗庙祀婵娟,少女空灵五代年;蝌蚪纵横阶下出,妖蛇跨压水中眠;春秋野老更罗帐,伏腊村童送纸钱;苔满古碑行客吊,妆台无主锁寒烟。"

陈靖姑一生与莆田、福州、宁德古田这三地渊源深厚,其父陈昌与兄长陈守元常住福州,靖姑嫁予古田刘杞,并长时在莆田嵩山(今东庄镇象山)修炼。

陈靖姑“讲经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救产护胎”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善事好事,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至今古田、福州、莆田等各地都建有为数众多的靖姑庙宇。2010年,陈靖姑信俗列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被民间尊奉为“妇幼保护女神”——陈靖姑的美丽传说。

传奇身世

陈靖姑,小名陈十四,又称“临水夫人”。据记载,陈靖姑于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生于福州仓山下渡。相传其母葛氏将近临盆在河边洗衣时,偶见荔枝浮在水面,她捞起剥开一看是白嫩嫩的果肉,凑近闻之,不觉一骨碌落下肚中,不久靖姑就诞生了,顿时异香满室,因诞生许久不笑不闹,其父母为其取名靖(静)姑。靖姑自幼聪慧端庄,悟解玄机。三岁能念观音咒,七岁能通读诗书,十三岁时,父母将她许配刘杞,十五岁延婚到闾山大法院拜师学法。

陈靖姑入闾山大法院学法后,由于专心勤学苦练,从而学得设醮法、斩蛇术、破洞门、呼风唤雨、缩地腾空、退病却瘟等道术,唯不肯学习扶胎救产、保赤佑童。许真君叹问她为何不学?靖姑对曰:"未嫁之人怎便入秽室,故弟子不学也。"三年后,命其下山医父救夫。因而授她七星剑法、平妖角及十部道书,并嘱咐说:"贤徒离大法院后不宜回首观望,切记勿违。"可是她行廿四步时,想起师父精心传授恩重如山,心中依依难舍,却回首再拜。许真君叹她不听己言,认为靖姑廿四岁难星难逃,便戒曰:"你须谨记廿四岁时,不可动法器,切勿忘!"靖姑十分感激。

学成归来后,她结识了众多姐妹,教授法术,同心苦炼,游走各地,救危助困。

临水斩蛇

相传,闽宫中有白蛇为魅,为害乡里,隐于宫中,幻化为闽王的王后,迷惑闽王。闽王及亲信官员无法辨别真假王后,后宫鸡犬不宁。危难之际,闽王召求靖姑入宫相助。

陈靖姑率领众姐妹连夜赶至,念动真言,喷洒雄黄,蛇妖现形,仗剑斩之。靖姑继而又布施闾山正法,复活了三十六宫娥。闽王感念救危之功,遂将三十六宫娥赐予靖姑,追随靖姑助危纾难,敕封她为慈济临水夫人。

脱胎祈雨

后梁贞明四年(公年918年),闽地大旱,田园焦枯,百姓惊恐不安,地方官员与百姓纷纷祈雨。福州旱情同样严重,陈靖姑胞兄陈宁元时任闽国天师,奉命率众祈雨未果,不得不向其妹靖姑求助。

此时,陈靖姑身怀六甲,她明知脱胎祈雨将凶险异常,同时也违背师父二十四岁戒动法器的教导,但想到黎民维艰,靖姑明知不可为而欲为之。她拜翁姑、别丈夫,叩双亲,披发仗剑,竟脱胎驾云白龙江,执法器,启法术,福州城顷时,大降甘霖,施泽万民。

与此同时,不幸随之降临。白蛇精、长坑鬼两妖乘机结伙乔装悄然潜入靖姑家,窜入房间,盗取靖姑腹中暂脱的孕胎。靖姑感知大怒紧追,长坑鬼逃落水口,白蛇精飞入临水洞,靖姑法压蛇精,令其永不出洞。由于她未学救产之术,又因两妖使坏产后动了胎气,陈靖姑终因难产而死,年仅二十四岁。她临终前发誓:“不救产难,誓不为神。”

陈靖姑死后,在民间,传闻多见其现身助产护婴,老百姓纷纷立庙奉祀,尊她为“助产女神”。现在位于东庄镇的靖姑祖庙,庙宇庄严,香火鼎盛。

护产保婴

传说,清道光年间,皇后分娩难产,众太医束手无策,道光帝魂不守舍。这时闽地大司寇陈望坡赶往启奏皇上道:“臣故乡临水夫人善救难产,陛下可御香求救,托陛下洪福,定保皇后太子无虞。”道光皇帝随即在殿前设下香案,亲自执香跪拜,频频呼道:“祈请临水夫人降临搭救……”,随后,内侍前来报喜皇后顺产皇儿。

自此,产妇临产前常有人家中挂上靖姑神像,焚香摆案供祭,顺产后即将神像焚化。如遇难产,祈求临水夫人降临搭救,必逢凶化吉。相传,靖姑曾收伏一只金毛虎,专为民间婴孩收惊与解毒疗痘。若婴儿出生后或未满周岁逢雷声、惊吓等,要恭请靖姑收惊。过去,小孩外出,鼻头要染上灶头黑烟作记,是预防邪魔侵犯,此说与靖姑的相关。家有婴孩的人家,护理的过程常可见婴儿神秘的笑或哭,那是跟随靖姑的“婆姐们”正教习婴孩练习表情呢,民间俗称“弄婆姐”。

信仰习俗

靖姑的传奇一生,是以除蛇妖为主轴展开传奇故事,死后成为“救产护婴”的女神,老百姓感其恩德,倍加崇祀。历代王候加封敕赐,五代闽王赐予三十六婆官,树碑纪念。南宋淳祐年间,理宗皇帝追赐其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皇帝封赐其为“陈太后。”

历代朝廷共30多次诏封陈靖姑,册封名号先后有“临水夫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太乙仙姑”、“注生娘娘”、“陈真人”、“顺天圣母”等等。

关护妇孺、扶正驱邪、抑恶扬善、大爱护民,成为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核心内涵。这一内涵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相融合,各地信众通过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传递和弘扬陈靖姑文化,表达朴素的关爱与向善的情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