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这是《广东通志》中记载的广为传颂的一首民谣。千百年来,潮州湘子桥(广济桥)之所以名闻遐迩,是因为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相当高的观赏价值。也许,仅仅审视湘子桥这条文化长廊中楼台亭阁的楹联妙对及其书法艺术,便足以使古代的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但湘子桥上的楼阁已毁废久年,曾亲临现场参观者也早已作古。笔者搜遍藏书,竟集得涉及湘子桥联话若干,将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南宋绍熙五年(1194),潮州知军州事沈宗禹在东岸临江处建“盖秀亭”,与西岸的登瀛门遥相对峙。两年后,知州陈宏规增筑东桥2座桥墩,将东桥定名为“济川桥”,“盖秀亭”改名为“济川亭”。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建此亭,易名“广济亭”,其柱联是:“广济桥边春意闹,双旌岭后东湖清。”
1959年在原址偏北处又重建该亭,没刻下亭联。桥东段第七墩原有凌波楼,左亭前供祀天尊神像。该楼内柱有楷书联:“十年濡墨归鸿画,一线逶迤亘鳄波。”落款为“潮郡重修广济桥,倡始图终,邱薪然厥功尤伟,书此赠之,里人李光彦书。”
楼外柱也有楷书联:“玉遥连银汉影,金鳌横压海天秋。”小字草书落款为“湘桥春涨,八景中之一也,壬寅被洪水冲塌其半,薪然邱君尚义,倡修第七墩,迄今工竣,虹梁一新,其人其事,均堪不朽。道光二十九年夏五吉旦,李映梅并书。”此联在市博物馆藏有拓本。
李映梅系潮州人,咸丰年间拔贡。右亭柱也有联:“黄金台自从隗始,白玉鞭皆让逖先。”题款为“湘子桥自壬寅水冲圮后,屡议修,弗成,卒藉薪然邱君独力先筑一墩,嗣是十三墩,次第修复。其首功不可无以彰之也,因撰十四字赠之。道光戊申秋季,载熙拜书。”以上三副联语,都谈及道光二十二年(1842)水灾一事。其时,湘子桥被大水冲圮,“大水决东岸石墩,圮者六,损者二,坏者一;决西岸石墩,圮者三。木石桥梁损失殆尽。”(清光绪卢蔚猷《海阳县志》)联语中屡屡提及“薪然邱君”,即嘉应州盐商邱慎猷。他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首捐千金修筑一墩,其他布商、米商和官员们也都慷慨解囊,斥资修复湘子桥,并“呈请道府宪仍谕桥工司事邱慎猷、黄国诗、辜利权、李鹏程,并米行修桥司事杨大省董其役。并新建两亭,以为行人憩息之所,经始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十月初八日,越明年四月望后之三日告竣。”(见《广济桥史料汇编·沿革》)以上联语即刻于新建亭柱上,对盐商邱慎猷备加推许。
当时在湘子桥东段第十墩建有“小蓬莱”,楼阁内柱有楷书联:“鼋鼍神力大,乌鹊众情深。”题款为钟孟鸿书。钟孟鸿,字遇宾,蕉岭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直谏著称。擅长书法,有铁笔银钩之誉,著有《柳风馆存稿》。“小蓬莱”楼外也有柱联:“修成蓬岛三仙洞,汇到梅溪万壑流。”行书,署款为“道光戊申秋月,镇平黄钊书撰。”镇平今称平远,至清初还是潮州府辖下11县之一。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与程乡(梅县)和蕉岭拆置为嘉应州。黄钊(1788—1853年),字谷生,后改名香秋,嘉庆二十四年(1828)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曾任城南书院和韩山书院山长,著有《读白华草堂诗集》,与番禺黄维屏、香山黄香石等并称“粤东七子”,其书法很有造就。此墩上原建有“十洲亭”,亭外柱联:“茶有滋味原无味,亭不画梅却有梅。”没署款,因通俗面流传下来。
湘子桥东段第十一墩原建有“冰壶楼”。其右亭柱联为:“稳渡韩江千尺水,归来秦石一时鞭。”下联引用了东晋淝水之战时前秦符坚“鞭可断流”之典故。左亭柱有行书联:“一带鼍梁循禹迹,千年鳄渚定韩潮。”此联把韩愈驱鳄和大禹治水并列,有“功不在禹下”之意。这两副对联对仗工稳,字也洒落有致,可惜没有题款,不知撰书者何人。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