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酥梨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那么,到底是什么时间开始种植梨树的呢?有据可查的记录是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的《铜山县志》,上面记载着“黄里石榴、砀山梨,义安的柿子居满集”的民谣。这就充分说明,在那时砀山产梨已成规模,并且是享誉一方的特色产品。居然与萧县黄里、铜山的义安一道被人们列为特产区,并记录在案。
再往前说,明万历五年(1577年)的《徐州府志》上,也有砀山产梨的记载,但原文没有透露出来。连《砀山县志》上也只是这么一句。到底是如何记录的,不太清楚,既然都敢引用延用,其可信度还是有的。
更早的文字记载要追溯到庄子的《人世间》,上面写到“夫揸梨橘柚,果蔬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翻译成白话文:揸,读zha,与“木”字旁加“且”读音同,是“捏”或“撮”的意思。辱为“软绵”,“泄”同“卸”。这样意义就明了了。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字周。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系宋国蒙人。即现在河南省商丘市的东北,距砀山约60公里。夏分九州,砀属豫州之城,西周初期属宋,为砀邑。秦设36郡,砀郡为其一。距离如此之近,文字确切是梨,尽管没有砀山二字,但那时这一带有梨树肯定是事实,要不如何判断成熟,如何采吃,以及“大枝折,小枝泄”的丰收景象,不会记载的如此清楚。
《秦风》载:“隰有树遂”。隰为名词,指低洼潮湿地带。遂,应该是木字旁加个遂字,辞源上解释为:梨的前身叫法。看来,这才应该是梨树种植的最早记录。砀山古时候居于东海边沿,属沼泽之处,气候湿润,适宜梨树种植,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有物可鉴的栽培历史,当数砀山良梨镇的“梨树王”了,据查,它已有180年的树龄,树干直径近2米,高7米有余,占地3分,单株年产量竟达2000公斤。这鲜活的植物以及它周围的众多姊妹树,足以证明着砀山人栽培管理酥梨的历史悠久。
不管怎么说,砀山梨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这是砀山人引为骄傲的资本。
民间流传的很多故事,就更能证明砀山产梨。明万历年间,皇帝朱翊钧探望告假回乡盖屋建房的老师沈鲤(商丘人士,朝中阁老)。路经砀山时,品尝了地方官员敬献的酥梨,尝后大加赞赏,并口喻广为栽植,列入贡品,年年俸京。万历帝到沈家后,正值新房施工,他亲自搬砖,以示恤下。至今,砀山民间仍有“皇帝搬砖盖高楼”之说。砀山城南,经傅阁案到陈堤口的“沈堤”,有人说是当年沈阁老给干闺女修的走亲戚的便道,也有的说是专门汇集贡品酥梨的车路。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至四月二十,清高宗弘历出宫南巡,意下江南,途经徐州时,看到各地官员呈贡的特产,有“丰县的烟,沛县的酒,砀山酥梨谢花藕。”食梨后,龙颜大悦,急下一道圣喻,称“进贡梨果甚多,此梨实甲天下也。回京呈供皇考祭祀。”砀山酥梨不仅倾倒了一代帝王,居然还传旨将梨子带回京都,让列祖列宗分享口福。可见砀山梨的身价百倍。
酥梨不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佳果,也是治疗疾病的药物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梨性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利尿解酒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梨品甚多,俱为上品,可以治病。”并指出:“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酒毒”。根据中医诊断经验认为,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对肺结核、急性或慢性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均有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食梨大有益处。梨含有丰富的糖份和多种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常吃梨可作为辅助治疗的食品。
历代医家常用的“五汁饮”方剂,就是取梨汁、藕汁、荸荠汁、芦苇汁、麦冬汁各等份制成。混匀后凉服或温服,可治各种热病引起的津液不足等。
中成药有“梨膏”,很受患者欢迎,据历史记载,梨膏的熬制,始于唐代。传说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百药无效。正在焦急之中,来一位道士,自称有妙方可治。道士把梨子绞成汁,陪上等蜂蜜熬制成膏,唐武宗服用几天后,果然病愈。之后,梨膏就兴盛起来,一直流传至今。
食疗中的梨子更有趣,初冬乍到,风寒束肺,将梨子去柄挖核,装入冰糖,蒸熟食用,可防气管炎;贪杯至醉,食梨两个或榨汁灌之,即时便可醒酒;民间还流传着“睡前吃梨除口臭,清晨嚼梨洁白齿”的健康谚语。
亲朋欢聚,若奉与盘珍,花样也不少,可削成圆片与荸荠同拌白糖,名曰“天地凉”;拔丝酥梨,内凉外热,酥脆爽口;梨与百合、糯米同煮粥,既补阴又香甜,称谓“离合饭”。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个故事:
唐代贞观年间,民安物阜,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比比皆是。湖南的张龙做百合生意,卖货回家路经砀山,正巧与山东的李常相遇。李常捣弄梨买卖,也发了大财,两人吃喝完毕后,共同在米家客栈住了下来。张龙头枕着钱褡,心里盘算着:萍水相逢的过路人,住一宿就要各奔东西,今晚何不动点手脚谋他财物,想到此,张龙悄悄起身遛到上房,与店主嘀咕起来:“今晚,无论下房有什么动静,你装作听不见……”说着,将一包上等百合塞到桌下。店主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待张龙走后,他摇着头,又看了看内室的梨子,心中犯难了,原来李常也有此意,已事先来过。他急忙唤来老婆商量,决定晚饭时挑明此事,让他们各有所防。
店老婆是个明白人,她眉头一皱说:“不用你点破,免得客人难堪。再说了,这事传出去,也有碍咱的生意,我自有办法……”说着,她盛来大米簸干淘净,又将百合洗好,梨子切丁,放在一锅,熬成可口的稀饭。晚上,张李二人一端碗,见其中掺有百合与梨丁,吃出明白来。心中都暗自懊悔。店主见火候一到,起身笑着说:“客官明天就要起身,各奔前程,难得相聚一回,今晚,都兑了点家乡特产,在我处煮饭,既有百合,又有一离(梨),我看这饭就叫‘离合饭’吧!人嘛,有分有聚,有离有合,来日方长,切不可只顾眼下呀!……
从此,淮北一带,特别是砀山,无论红事(百年和好),还是白事(生死离别)都要在宴席上加一碗“离合饭”,现在人图省事,只上碗甜米饭,讲究一点的,掺几枚红枣或青红丝,再讲究的,加上梨和百合及莲籽等,可真正知道它的来历的不多。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