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古代轻商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当今应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但这还不是富国之本,应“躬行肝陌,视民如子”,促进农业的发展。他的这种见解,不但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三是安民。孝宗即位不久,四川部分饥民闹事。皇帝忧之,问必大怎么办才好。必大认为百姓是因穷困才闹事,应下诏书去安抚,并放宽征收田赋的日期。按此行之,果然见效。淳熙年间,长江两岸久旱不雨,必大请求“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这次赈灾活动,受到孝宗的嘉奖。
又有一年,久雨不止,洪水泛滥,必大奏请皇帝减少后宫开支以赈灾,并命省部拨款抚恤。必大的这种民本思想,对稳定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四是政修。他认为,政通人和,社会安定,才能抵抗外敌。如何才能做到“政修”?第一要择人才。他对“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的现象很是不满,于是奏请“诏中外举文武之才区别所长,为一籍藏禁中,备缓急之用”。他还建议“重侍从以储将相,增台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以补郎官。”(明《究简录宰辅列传》)皇帝认为他的意见很对,手以采纳。第二是考官吏。他认为,官员太多,不少是不称职的或是无事可干的,这样,民众则受害。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对官吏的实绩进行考核。“考绩而升础之,则智者用,愚者伏,贤者进,不肖者逐”(《省斋文稿》卷十一《策》)。第三是固职守。当时,委州太守四年换了五个,平江太守四年换了四个,必大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应相对固定,官员在一个地方的任职,使他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而后离开。皇帝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决心改正这种弊病。
在外交方面,必大始终抱着不亢不卑的态度,表现了一个成熟的爱国政治家的骨气。高宗死时,朝廷的主和派请求派使臣向金人送协告,必大予以阻拦。后来,金使到了,有人提出应换掉孝服,穿宫袍接见,必大坚决反对,坚持穿孝服“就帷瞌引见”。有一次,南宋派赵雄去金国送国书,大臣们议论受书的礼节,必大说,我国与金是以叔侄之情相亲,尊卑名分已定,决不能自卑。有一次,传说金国将受到外敌攻击,而把军队调防保卫京城,南宋有的大臣认为这是向金国进攻的好时机。必大分析形势,认为不能出兵,要慎重一点。过了不久,证实传说是假的。皇帝说:“卿真有先见之明。”
纵观周必大的一生,可以说是幸运的。他凭着自己的才华、胆识和品格,受到了几代皇帝的器重。他在翰林六年,“制命温雄,周尽事情,为一时词臣之冠”(《南宋书•本传》,下同)。高宗读了他的策后,赞叹道:“掌制手也”。必大任中书舍人时,所进谏之言,切合实际,无一空论,并且敢于直言,深得皇帝赞许。孝宗常去球场玩乐,必大认为有碍于政务,劝他“自爱”。孝宗说,你的忠言很好,仇耻未雪,我不应该贪图玩乐。并且,赞扬必大“不迎合,无附丽,联所倚重”。(《宋史•本传》,下同)于是升他为侍读。必大任参知政事时,处理军政大事.公私分明,且又果断。皇帝嘱咐道:“每见宰相不能处之事,卿以数语决之”。做了丞相之后,必大更是朝中砾柱。孝宗病重,传位给太子时,特嘱托他辅佐新君。光宗登位,问必大当世急务,必大说,要选用好人才,广开言路。宁宗即位,又向他求言,必大说要注重崇俭、久任等四事。可见,四代君王,都对必大比较信任。
但从周必大成长的经历来看,他的一生也不是一叫风顺的。他4岁丧父,由母亲督促他读书;12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走上仕途后,忠君爱国的思想一直未变。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他直言进谏,公正处事。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也得罪了权贵,几次被贬出京城。如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因反对权臣瞿婉容提倡的“碍止法”,被贬知南剑州,改任福建提点刑狱;乾道九年,因反对贵威干预朝政,被解除兵部侍郎兼侍讲之职,去建宁任知府。绍熙年间,必大为左丞相,授何糖为司业。可何糖嫌官小职微,不愿去任职,而右相留正,则奏请改任,并提升了他。因此何糖感谢留正而怨恨必大。当何檐升任台谏后,便弹劫必大,致使朝廷免去了必大左丞相之职,诏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再以少保充醋泉观察使。必大不赴任,又降为荣阳郡公。
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必大再三上表引退,结果以少傅致仕。他退休在乡后,在朝的韩倪胃等权臣还指责必大、留正等“立伪学之名,以禁锢君子”。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御史施康年又弹劫必大“首倡伪徒,私植党与”。于是,必大便降为少保,第二年才复为少傅,算是恢复了名誉。而这时,必大已经七十六岁了。他虽退休多年,却有罪名在身。不过,心胸宽阔的周必大,不会因此而过于苦恼。他对官场早有较清醒的认识,壮年时,就写过“从来仕途风波恶,却是江神不世情”,“布谷独可听,要当早归耕”的诗句。往事如烟,功利如水。周必大从庐陵出征,经坎坷,历风雨,取功名,创伟业,终于又回到出生的地方,血肉与灵魂同庐陵大地永远融合在一起。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