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1126~1204)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永阳镇)人。
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谊。卒谥文忠。
周必大有诗600多首。他的诗有的善于状物,如《池阳四咏·翠微亭》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蜿蜒正作双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比喻浅近新颖。又如《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山,气骨稍弱,却清新淡雅。他初学黄庭坚,后由白居易溯源杜甫。在有些诗里他喜欢用典,未能摆脱江西诗派的影响。他执掌内外制时间很长,不少代表朝廷的重要文章,都由他撰写。如《岳飞叙复元官制》,词婉义正,是宋代骈文佳作。
他的序文如《〈皇朝文鉴〉序》,写得典重雅正。题跋如《题陆务观送其子赴官诗》,游记如《南归录》所写游石湖,则颇富情致。总的说来,这类散文内容丰富,文采则时有不足。周必大知识渊博,熟悉当朝人物、掌故。在他的散文及《二老堂诗话》中,保存了不少研究宋代文学的资料。他的神道碑、墓志铭一类文字,主次分明,颇有史法,往往为元代修《宋史》者所取材。周必大著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有清咸丰刊本。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曾位居宰相的周必大,回到故乡吉州庐陵定居。当地的官绅儒士,纷纷前来拜访,一时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必大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烁,童颜鹤发,只是瘦长的身躯有些微弯。他从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中进士至今,已在官场上跋涉了近半个世纪,历经宦海沉浮,从一介布衣到如显赫翠相二曾为高宗、孝宗、光宗三代君皇效力,为巩固宋朝政权做了许多工作。现年事巳高,无需问政,只愿平安度日,在家乡颐养天年。
他在吉州城原贡院旧基处,也就是当年预荐举人的地方,盖了一幢房屋,门前地势平坦,抬眼可见青原山,开辟田园数亩,池塘一口,取名为“平园”,自号平园老吏、青原野夫。他写了一首诗来描绘其景:“半亩园林数尺堂,凡花疏竹小池塘;平泉绿野林相笑,事,业、功名合自量。”(《省斋文稿》卷八)他还钟情于祖居庐陵永和镇莲袍街,“郊居三池皆种莲”。有时,他就住在永和,“种建以自娱!”。此时的必大,无须“兼济天下”,只愿“独善其身”。他淡漠了世俗的纷争,而“争席渔樵,优游绿野”,或同挚友泛舟赣江,煮酒论史;或约旧朋,驻足青原,谈佛论经;或与家人,观荷采莲。他更喜挥毫于书斋,赋诗作文,抒发其心志。
尤为可贵的是,他退休在家却不安于闲适,倾心于雕板印刷,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币,他历经四年,主持毛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共一千卷),致使这部巨著得以保留至今。此外,他还刊刻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集》自此以后有定本。“周必大刻本”,历代都被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他非常崇敬庐陵忠烈先贤,特兴建了“三忠祠”,以纪念欧阳修(文忠)、杨邦义(忠襄〉、胡铨(忠简〉,并亲自撰文记之。嘉泰四年十月初一日(公元1204年16月25日〉,79岁的周必大寿终正寝,永远告别了人间。朝廷闻之,诏赠太师,溢文忠。后人将他列为“庐陵四忠”之一,永载史册。他的著作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这“雄浑博雅”的诗文,是一座精神丰碑,永放熠熠光辉。
富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庐陵大地,培育出了周必大这样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是南宋显赫一时的政治家,而且是学识“源深流洪,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大学者。他的诗文,他的奏章,他的对策以及他的施政方略,无不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无不显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品格,无不表现善于治国安邦的才华。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久为朝廷所重用,但又势必经受种种磨难。
周必大生不逢时。他出生于靖康元年七月十五日〈公元1126年8月5日〉,这年,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北宋灭亡。当时高宗仓皇南逃,偏安临安,组建南宋政权。是挥师“雪耻”,还是“称臣”议和?朝廷内部争执不休。于是就有奸臣秦格陷害岳飞等忠良,就有胡锥犯颜“三疏斩好”之事。从小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必大,痛恨卖国求荣的奸臣,不忘北伐雪耻,盼望建功立业,以身报国。他在诗中写道:“收取关河报明主,云台烟阁伫奇勋”。“闻道宵衣劳圣主,有时夜舞忆神州”。“匈奴何敢渡江东,一士真过万马雄。唐室安危谁可佩,雪山轻重属之公。”(《省斋文稿》卷一《送王龟龄)))他十分敬重同乡先辈胡俭,两人交往甚厚,和诗很多。“赤县尚多沦异域,潢池犹自扰齐人。公如不为苍生起,风俗何由使再淳。”(《次胡邦衡韵》)必大任朝宫几十年,南宋一直处于金兵的威逼之中,虽偏安一隅,但时刻都耽心国土再失,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尔虞我诈,他真是如履薄冰。
周必大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特定的时代成就了他的事业,使他能施展其才华。虽然有人满足于偏安,歌舞升平,“便把杭州当泞州”;也有人畏金如虎,丧失斗志;但富国强兵,收复失地,仍是朝野大多数人的愿望。当时,金国视南宋为“臣”,南宋也愿与金国“和平共处飞边境虽小有摩擦,但时局总的来看较为缓和。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孝宗登基。他想做个开明的中兴之主,需要一批忠耿和有胆识的臣子辅佐,因此对有利于南宋稳定和发展的意见还听得进去。周必大先后任起居郎、侍读、兵部和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是皇帝的近臣,为巩固皇权,进了许多忠言。
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后,必大更是官高权重,做了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等官,直接参与处理朝廷大事,为安邦兴国做出了贡献。人们敬重他,皇帝倚重他,故光宗登位,又封他为少保、益国公。也是朝中重臣,要协助皇帝治理国家,但他没有忘乎所以,而是对南宋的局势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能空喊报仇雪耻,而应当积蓄国力,强兵富民,才能与金国抗衡。他反对谈金色变,也反对仓促伐金。他任宰相上的第一个奏章就提出:“今内外晏然,殆将二纪,正可惧之时,当思经远之计,不可纷更欲速”(《宋史本传》)。意思是说,现在社会比较稳定,但要居安思危,考虑到长治久安,不可急于求成。这话是针对前不久韩倪胃出兵伐金大败而归之事而言的。可见必大所持的是稳健持重的内政外交方针,表明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为达到富国强兵的战略目的,他实行如下策略。
在内政方面,一要强兵。他认为,“自战国秦汉以来,其兴衰治乱,鲜不以兵而其节制”。“今天下之事多矣”,应“内倚三师以为根本之卫”(《省斋文稿》卷十一《策》)。当时带甲之士号称否万,但多而杂,缺乏训练。尤其可怕的是,有的将官不懂军事,菲裙带关系或行贿而任职;有的还虚报兵丁,冒领军饷,贪赃枉法。照此下去,怎能保国克敌?他主张首先要选好将领,兵才能精。为了整肃军纪,他制订了“诸军点试法”,规定了军官升迁和差遣的条文,有时当面考察将官,看能否胜任其职。对那些不称职者,予以革除。于是“主帅悚激,无敢容私”。经考察,池州正将李忠、李自言二人“不能开弓”,必大罢免了他们的职务。对各军队自行招募的兵丁,必大常“亲阅之”,察看虚实。于是,军纪有了好转。孝宗对此,大加赞扬。二是富国。必大认为:“岁人有限,调度日增”,国力将困乏,“养兵赌国之计,赖于征商榷酌”以敛财(《省斋文稿》卷十一《策》)。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
风车日的来源风车日是荷兰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荷兰地势低洼,经常受北海海风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江河,泛滥成灾。荷兰人为了与海水作斗争,就利用风车排水,变沧海为良田。荷兰由此而成为...
日本国国庆日为12月23日日本是亚洲大陆东部的群岛国家。首都东京。面积37.8 万平方公里。人口1.24亿。公元645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了天皇制。天皇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因此,天皇的生日就被定...
古代蒙古人可收亡夫之妻,体现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经济哲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关系相对简单的社会体系中,特别是像蒙古这样长期处于游牧状态的民族,一种风俗的形成,自然涵盖了诸多情理成分。古代蒙古人可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