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阶段主要反映了古代六礼中最后一项“迎亲”的程序,细化为5项仪式:迎娶前的准备仪式、娶亲时的迎亲仪式、启轿仪式、娶回后的开脸梳头仪式、拜堂入洞房仪式等。其中:
娶亲前的准备仪式包括宴席、花轿、新房布置、人员安排等4项内容。
据《平定州志》记载:“班固序风土于魏引,称其君子深思,小人俭陋;于赵言太原上党多晋公族,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嫁娶送死奢靡。”办事的男女两家都要提前准备喜宴,先请总管(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总管),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诸如写对联、下请柬、启用车轿、请乐队、厨师、帐房先生、勤杂人员、安排迎亲、送亲、宴客等等。这场喜事办得是否红火热闹,主人家花钱多少是否得当,亲家宾客是否满意,礼仪是否周到,就全看总管的能力了。所以,总管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村里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请来帮忙的这些人员一般在迎娶的前一天到主家开始做准备工作,院里院外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
两家各蒸“长命卷”(体积小的面塑),男家按新郎年龄、女家按新娘年龄一岁一对。可蒸吉祥的花、如意、八宝、十二生肖等,但都必须要蒸一对“小花糕”,寓示以后的生活象花糕一样有滋有味甜甜地节节攀高。另外女家还要蒸一对“大花糕”备用。
旧时,男家要在迎亲的前一天下午将所用器物全部准备好,备迎娶时用。有红围花轿一乘,条件好的再备数乘蓝围“四轿”(供娶戚和送戚中的女士享用),食牢一架或两架(方盒也可)。食牢内放馒头(有的放花馒头叫“和气馍馍”)20或40个;女家“神族”上供奉的祭品(一般四碟糕点、四碟干果);“换(唤)气(起)糕(高)”(圆形的黄米面糕)一块,新郎在上面用红枣摆放“囍”字,用红包袱包好;黄酒坛一个,用红头绳拴双耳,以便提,内盛黄酒、木炭(寓意:今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和葱(寓意:新人聪明伶俐);换口瓶(小火罐)一个,内装五谷杂粮,用红纸剪“贯泉”封口。
墙上要贴“盘盒”(剪纸),例如八宝、剪股、如意、蛇盘兔(必定富)、鼠摘葡萄(多子多孙)、并头石榴对头莲(生下儿子做状元)等等。窗上贴喜字窗花。炕上要摆放一小炕桌,桌上扣一砂肼(就是现代的小蒸笼),内有一盏小油灯,要十字捻。桌上四角摆放提前蒸好的“手方卷”或“手方糕”,事后送给女“送戚”和女“娶戚”,每人两个。
要提前和女方家商定好娶戚,如单娶,娶戚就男女各一名;双娶,娶戚就男女各两名。女家和男家是相应的,单娶单送,双娶双送。男娶戚1—2人,平辈或长辈都可;女娶戚1—2人,一定是新郎的姐姐(姐姐娶下满堂红)。“看房的”,必须是女性,新郎的长辈或平辈。负责给新人铺床,在新娘到来之前,不能离开新房(忌空房)。一名十三岁以下、六七岁以上的和新郎官平辈或下一辈的男童当“压轿小”。所有人员的属相要绝对在“三忌”的属相以外,女性一定要生过孩子的“全还人”。
女家安排的女送戚一定要是姑姑(姑姑送到“福古洞”),男送戚平辈的和长辈都行,弟弟提鞋包。男家下午就张灯结彩,有乐班开始演奏,晚上吃拉面,俗称“吃喜面”。
娶亲时的迎亲仪式包含5项礼仪:娶戚动身礼、男娶戚拜祭礼、女方迎接礼、新娘梳妆礼、动身行拜礼;启轿仪式包含3项礼仪:新娘闺房中向父母行辞别礼、兄弟背上轿习俗、迎亲队伍扔顶针习俗。
迎娶当早,娶戚(迎娶人员)要一块吃饭,一般得有“饺子汤”。“压轿小”身斜披红,坐花轿内,媒人提黄酒坛,女娶戚坐蓝围“四轿”,男娶戚和抬食牢的人员都随行。随着三声炮响,迎亲的队伍出发。有人在迎亲队伍的前面,遇到拐弯墙上贴喜字;遇到桥、井、石碾上要压红纸;遇到石狮子要用红纸把它的嘴糊住。迎亲队伍(仪仗队视家境情况而言)前有红纱灯引路,大铜锣开道,鼓乐吹奏。官宦人家更有旗、罗、伞、扇、朝天镫作迎亲仪仗,后随花轿、食牢及男方、女方家相应的娶戚和送戚所乘的“四轿”。
娶戚走后,家人要在大门上贴“囍”字和对联;新郎要换衣服,把“长命卷”装在红肚兜内,穿在身上;“看房的”要铺床,把被子全部叠好放在床上供人观瞻。
娶戚到女家门口要鸣炮,女家有人出门迎接。
男娶戚把祭品在女家“神族”前摆好,要烧香行“四双八拜”大礼。女家“神族”边上要插一枝花,代表今天要出嫁的闺女。而后,送戚陪娶戚吃饭,一定要上“挂面汤”,寓示幸福日子长又长。
娶戚到后,新娘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梳妆打扮、更衣,不再下地。旧时穿“凤冠霞披”,现代一般是红棉衣,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口袋内装块棉花,以示以后的日子过得厚实。同样也要把“长命卷”装到红肚兜内,穿在身上。旧时,上轿鞋要穿“黄鞋”(跳金“古洞”里了)或“紫鞋”(往后的日子过成“黑紫老员外”),现代一般以“绿鞋”代替了。
女家要在黄酒坛内加放绿豆“豆芽”(寓意:生长),把提前蒸好的“大花糕”用两双红筷子在中间穿透,放到黄酒坛上,俗称“骑到黄酒坛上”,走时由媒人提着。“压轿小”来时斜披红,走时女家要给“十字”斜披上绿的,俗称“披红挂绿”。
一切就绪鸣炮三声,女娶戚到“神族”前,放下摘花的红包,摘花到新娘闺房叫新娘启程,新娘要跪着用菜刀在“唤起高”(换气糕)上划十字,把“换口瓶”用手指捅破,五谷洒出来,盖上盖头。
旧时在炕上就能上轿,现在由自己的哥哥或弟弟背出去上轿。上轿时必须是跪着的,如若站着上轿就会把娘家抖穷。路上如遇到其他迎亲的队伍不好。旧时,可交换“红毡”(新娘不踩生地用的),现代,新娘走时,可带上“顶针”数个,发现他们要提早扔“顶针”(把不吉利顶走),谁先扔出去谁好。如遇上“发丧”的吉利,有棺(官)有材(财),洪福齐天。
娶回仪式包含4项礼仪:新娘开脸梳头仪式、新郎挑箭射轿仪式、新郎新娘下轿拜堂仪式、新娘跨火盆跨马鞍仪式。
拜堂入洞房仪式包含5项礼俗:挑盖头仪式、入洞房唱撤帐歌仪式、入洞房铺床仪式、送“尿锅”习俗、扮送子娘娘习俗。
送饭习俗则是结婚次日女方向男方家人送陪嫁的礼俗。
娶亲返回,鸣炮,轿夫将内轿从花轿内连同新娘抬入大门,至天地神位前。有人端洗脸盆来给新娘“绞脸”,俗称“开脸”。“开脸”是新娘从姑娘到媳妇的转变标志,绞三下。“抚头”(梳头)三下,一梳到眉,白发齐眉;二梳到尾,有头有尾;三梳落地,儿孙满地。新郎戴礼帽,插金花,穿长袍马褂,斜挎大红花,用“桃弓柳箭”对花轿射三箭,以去煞神。
据《平定州志》记载,清末平定曾有“于院中设几案神袛,男四拜,女立不拜名曰拜天地,而不交拜礼”的习俗。后形成新娘在女娶戚的搀扶下下轿拜天地。司仪唱礼,鸣炮奏乐,新人先对天地下拜,而后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堂毕,新人手牵同心结入洞房。新娘不踩生地要“倒红毡”回洞房,路上要“跨火盆”;过门槛时“跨马鞍”,鞍下置一灯,用红线系一块枣糕,名曰“粘脚糕”,新娘要跨过马鞍,意寓日子过得安安稳稳,步步登高。入洞房后,新娘坐在炕上的凳子上,从男家长辈妇女中选一吉祥人手托盘子进房撤帐,盘中盛红枣、栗子、花生、核桃、制钱各12枚,边撤边念撤帐歌。枣子谐音“早子”,栗子谐音“妮子”,希望有子有女,儿女双全。
撤帐后,新郎用秤杆挑盖头,因为旧秤一斤为十六两、十六个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之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之意。而后,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当今,新人不再穿凤冠霞披,戴礼帽,插金花,穿长袍马褂,拜天地。新郎根据时代穿新款的新衣,新娘穿红色嫁衣一直没变。新娘进入洞房后,要关门,表示过夜。新郎、新娘要拿出红肚兜内的“长命卷”放到一块,准备给前来闹洞房的人或孩子们打散,谁吃到谁就会长命。新娘换完衣服开门后进行典礼,不再拜天地,典礼时拜领袖毛主席像。当今社会新娘到来后,由新郎从轿车上把新娘背着回洞房。典礼,只拜父母和来宾。
拜堂时,与“三忌”相悖属相的人,此时要暂避,以免“相冲”。晚上不论辈分高低、年龄大小的人都能闹洞房、听房,有“十天里面没大小,叔公、大伯都叫嫂”之说。要给新娘包饺子吃,有人在饺子里包上辣椒、干草和硬币逗新娘子。饺子往往煮到八成熟,吃时有人故意问:“生不生?”新娘则轻轻答以“生”,即生养孩子的意思。新娘子一般不吃饺子。晚上用烟熏新娘。
临睡,有“全还”女人给新人铺床,念叨“扫扫床,人兴旺”、“扫扫炕沿边,生个小状元”等,在床上撒花生、栗子、桂圆、枣,念叨“早生贵子,花着生,有男有女子孙满堂”。随后有小姑子,给新人送“尿锅”(子孙桶,“撂小盆,来年起来抱小侄”。)新娘要给小姑子红包。
新郎把炕桌上用砂肼扣着的灯点亮,新娘马上要吹灭不让点,因为点亮会照穷娘家。
熄灯后,有一男一女化装成送子娘娘和老灶爷,手拿升和勺,身上用红布条背着用萝卜提前刻好的一男孩和一女孩前来送孩。在大门外,扣三声门,门内有人问:“你是谁?”回答:“送生娘娘老灶爷”。有人开门,二人进门,在新房门前解下“孩子”叨念:“邦邦敲升来,来年起来看孙孩。”“邦邦捣勺来,来年起来看孩来。”把“孩子”从门顶窗扔进去(以前顶窗都是用纸糊着的)。“一对核桃一对枣,一对闺女一对小”等吉祥话,再把核桃、枣从顶窗扔进去。
女儿出阁后娘家人要来女儿家送饭道喜,表示对刚出嫁姑娘的关怀和安慰。旧时是迎亲的第二天,娘家来数人“送饭”。当今在迎亲的走后,女家随后就会有数人来“送饭”。
女家来“送饭”,要抬“食牢”,内放陪嫁东西。女家有女长辈向婆婆交“陪房”,如娘家有箱子和柜子要上锁。女家在箱子里面放“压箱钱”,开锁后,男家也要拿出和女家“压箱钱”一样多或高出“压箱钱”的“对柜钱”,方可拿到钥匙。女家拿来的包袱、箱子等,男家一律给“开包钱”。
女家的男长辈要亲自到厨房去给厨师送“厨钱”,以表示对厨师的感谢。厨师收到“厨钱”后,马上给送饭的娘家人开饭,并要比喜宴多加两个菜,以示高看娘家。
男女不同席,过去桌小一桌坐8人,现在桌大一桌坐10人(当今都在饭店)。主席设在主宅内,新郎父亲的舅舅坐上席,新郎舅舅、姑父、姨夫等长辈依次入席。在新房内给尊贵的客人——“送饭”的女性长辈和新娘安一桌。在宴席快结束时,跑堂的给新娘端来“卷”(面蒸的),新娘就得退席,否则会被人笑话是傻媳妇。
客人送的礼和时代紧紧相连。客人所拿东西的好坏、礼金的大小,席面都是一样的。筵席的档次规格取决于男方家经济条件。过去被人们认可的有:七个凉菜,拉面、油条;“八大碗”;“十大件”;六个凉菜、六个热菜。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提高,“八冷八热”成了人们的最爱。安桌后上瓜子、糖、烟。档次的高低取决于烟、酒和席面上有没有鸡、鸭、鱼、海味。过去席上只上白酒,后来上红酒和白酒或饮料和白酒。酒水的档次也在不断地提高。公公、婆婆要逐席给客人敬酒,表示感谢;新郎、新娘也要逐席给客人敬酒,唤大小,表示敬意。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