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乃人伦之始,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所以,古今中外、各地、各民族都把婚姻看作是“终身大事”,予以高度关注,并形成了地方风味很浓的各自不同的婚俗。
平定县地处太行山西麓,田少地薄,民风淳厚,自古有耕读传家的良好风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古代遗留下来的民间风俗,婚俗便是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项内容。婚俗礼仪的代代兴盛,辈辈传承,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平定县志》载,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祖先在境内生息繁衍,创造着人类的史前文明。考古发现,早在北宋时期当地就流行迓鼓、说唱和民间吹奏乐,每逢婚嫁喜庆必定“行仪式、举鼓乐”,伴随着汉文化圈婚俗六礼的古老礼仪,逐渐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婚嫁风俗。明清时期,平定婚俗礼仪日趋完备、定型,成为阳泉、平定一带社会风俗文化的标志。
光绪版《平定州志》中记载:“婚姻为人伦之始,仪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则止四礼,平定更略沿旧俗而已。”通过“六礼”的公开形式,以保障所谓“明媒正娶”的婚姻合法性,并且结合了当地文化与风俗的特点,演绎、细化、传承了传统喜庆热烈的婚嫁礼仪程序,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把当地的民间音乐、歌舞、文学艺术、手工技艺以及社会信仰、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它已成为当地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
平定境内的婚俗过去一般按议婚、下帖、下财礼、请期(择定婚期)、迎亲、谢婚六道程序进行,其中,每道程序都有许多讲究和约定俗成的规矩。
平定婚俗仪式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40多项礼仪。
这个阶段包含了古代六礼中前五项(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的内容,这个阶段有7项礼仪程序:相亲、换贴、订婚、下彩、择吉、备婚、等婚,其中主要的程序有:
旧时有早婚的习俗,男女十五、十六岁就结婚,皆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婚姻自由。一般由男方家长托媒人向女方送礼提亲,全由媒妁往来游说,父母包办。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随之而来就有了“相亲”这一说。相亲大部分是女方相看男方,男方家经常会有代相的出现。例如男方长得丑陋、傻子、隐瞒年龄等等。相看后如果男女双方没有异议,以后二人就基本上不再见面,事情的操办由媒人往来和双方父母游说。入洞房后发现新郎不是自己相看的人,为时已晚。但是,如果相亲回来有一方不满意,事情就到此为止。
今天男女自由恋爱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即使男女相互爱慕许婚,也要找个介绍人在双方家长间牵线搭桥。
换贴也叫“换庚帖”,俗称“拿四柱”。先由家长询问对方子女年龄生辰,寻算既妥,择日下帖,即交换男女庚帖(旧时称“婚书”)。讲究男女生辰八字相和、属相不相冲、相克,婚事可成,八字不和则要另择良缘,现在仍然盛行。如“鸡猴不到头”、“蛇盘兔必定富”等。
卜得吉兆后,备礼到女家报喜,决定缔结婚姻,俗称“订婚”。在订婚之前,男方为了得到女方,认为应该做出补偿,要主动派媒人到女方家去商定聘礼。女方家庭将女儿养育成人,付出许多艰辛,现将女儿白白嫁出,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希望男方给予一定的补偿,哪怕是象征性的或者是借来的,过完事后归还也可以。这样心里也会略微平衡,在众人面前也有面子。聘礼的多少是和嫁妆成正比的。贫苦人家把聘礼当成收入,但一般说来也不能看成是买卖婚姻,因为女家的陪嫁通常都超过聘礼。
聘礼自古无定数,完全是随时而定,每个时代的标准都不相同。无论是什么人,聘礼都是以当时标准为基准,上下浮动。如果过于节俭,就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有时还会导致婚事告吹。聘礼多少为宜,这一点要看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男方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状况好,聘礼自然会丰厚。女方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优越,嫁妆也不会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聘礼和嫁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男女双方商议聘礼达成共识后,就择日订婚。
现代订婚,上午由介绍人和男方到女方家去请女方到男家来订婚。女方家陪同女方前来订婚的有女方的长辈(女)、平辈(女)各一名,男方家要送红包,以表示感谢。
中午在男方家用餐,男家备一般的宴席方可。席间女方要在男方的引领下介绍到场人员,俗称“认大小”,长辈要给女方发红包。女方要开口叫爸爸(公公)、妈妈(婆婆),爸妈也要各自给女方发红包,俗称“开口钱”。午后,男方要送女方礼物,偕同介绍人送女方及陪同人员回家。
晚餐在女方家用,道场同男家相同,主食一定要有饺子,寓意:包裹,必成的意思。女方家必送男方的东西有:笔、本、一双鞋并带有鞋垫。希望女婿知书达理,就是走遍天下也别忘自己的妻子。
订婚此举是结婚登记前的家庭认定。
纳征旧时也称“纳币”,俗称“下彩”。双方议定聘礼(彩礼,包括谢婚的酒席钱),由男方的长辈(男性)偕同媒人持彩礼单与彩礼到女家拜送,女家宴待。要开“包钱”,对“抬食牢”(搬东西的人)表示感谢。彩礼要在迎娶前不超过一百天的时间里给女家送去,具体日期由男女两家协商确定,彩礼的轻重是按订婚前商议的结果兑现的,但彩礼中一定要象征性地送些米面(表示米面夫妻)。
旧时女方不出来答谢长辈,女家可在馒头上插花代替女方致谢。长辈要给拜钱。
男家纳征以后,择定婚期,备礼告女家,求其同意,俗称“看天气”。因只是决定日期,仪式也非常简单。但本地民俗以为,婚姻大事,嫁娶的日子是很关键的。据说影响人的一生祸福和家庭兴衰,必须慎重对待。
“看天气”的依据是“择吉”,目的在于趋吉避凶。人们认为婚姻关系的确立乃“天作之合”,所以结婚的日期与时辰也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一般要请“阴阳家”或算命先生以女方的出生日期为主,男方的出生日期为参考给推算。按女方利月看的也有,如: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合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合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另外,当地习俗以为腊月二十三以后至二十九,诸神上天,诸事皆宜,百无禁忌,天天都是完婚的佳日,所以每年在此期间结婚的人比较多。有“过了腊月二十三,娶媳妇不论哪一天”“赶乱岁”之说。
申子辰年蛇鸡牛,巳酉丑年虎马狗,寅午戍年猪兔羊,亥卯未年龙鼠猴。如:女命属龙,即辰年,生辰前一数巳,五数酉,九数丑,所以忌蛇、鸡、牛。凡是忌了属相的人,在迎娶的当天入洞房以前禁止和新人见面,更不能进“新房”。
另外,在选择结婚日期上,一般不在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结婚。
确定日期后,男女双方各家通知亲属。男方家通知姥娘家要送一条糕,糕上贴一块红布。其他亲戚通知一声就可以了。女方家通知姥娘家要送“红嘴馒头”钱(由男方家付),姥娘家的嫁妆要翻番,例如:“红嘴馒头”钱给100元,嫁妆就得给准备200元。其他亲友要送馒头或糕点通知。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