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清朝末年大量淮军驻防天津,以致流传一句顺口溜:“会说合肥话,就把洋刀挎。 ”李合肥(李鸿章)当官之后,最爱把老乡都弄到“队伍”里来,“李鸿章待皖人,乡谊最厚。晚年坐镇北洋,凡乡人有求,无不应之。 ”
听说李合肥这么热爱家乡,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来找他了。安徽地域那么大,不累死他了?李合肥于是把范围缩小:只接待合肥人。于是阿拉上海人,哇噻闽南人……学了几句半吊子的“合肥话”,就敢谎称自己是合肥人,一个一个地,一队一队地,往李合肥那里去跑官要官。真合肥假合肥,把李合肥搞得够呛。李合肥给门卫颁布了一道口令:凡合肥老乡来,随时禀报,不得怠慢;自然,另一条口令是,把其他人乱放进来,看我掌嘴。
可门卫偏不是合肥人,哪里分辨得出行者孙孙行者者行孙?话说这天,又来了四个合肥人,要见李合肥,被门卫给挡住了,要他四个打“乡谈”。四个要进,一个不准,推推搡搡,搞了好几个回合。那四个合肥人火起,顿时骂骂咧咧开了:“要见就见,不见就不见,搞哄家伙乡谈! ”
敢到李合肥这里来撒野,肯定不是一般人。门卫屁颠屁颠跑进去通报说,外面来了几个“搞哄家伙”的,李合肥一听乐了:“正宗老乡嘛,还不快请? ”
这里的“搞哄家伙”,就不能算是一句粗口,只能算是一句接头暗号。合肥话“哄”是“什么”的意思,疑问指示代词。能够说“搞哄家伙”的,肯定是地道的合肥人啊!其他人学合肥话,都是学习其“雅言高调”的,谁敢到李合肥面前爆粗口?只有真正的乡人才无忌无讳,才无意识地“搞哄家伙”。李合肥凭这句暗号,把这四人全部安到自己的亲兵队伍里。他的亲兵,清一色的合肥人,“局所军营,外省人几无容足之所”。按李合肥的说法是,带领“子弟兵”为国家“捐躯杀贼保疆土”。
合肥话既有山东河南天津话的咬字狠(腔口重),又兼具江南人语速快的特点。比如把小孩称作“侠们”,其实是“小伢们”,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连读而成。合肥话中像这样的口语词汇很多。其实与汉语拼音没有诞生前的“反切”注音异曲同工。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府)陈列馆全新升级的“近代洋务-自强之路——晚清重臣李鸿章生平展”中,还特地搜集整理了李鸿章当年在美国,用地道的合肥话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资料,并邀请模仿者“原声重现”了这段对话,并配以字幕,体现出李鸿章高超的外交辞令。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