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进行礼拜活动的地方称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比较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礼拜寺。在我国众多的清真礼拜寺中,河北沧州清真北大寺是比较著名的一座。
沧州清真北大寺位于沧州市城区东南回民聚居的新华区,在全国回族中享有盛名。
这座清真寺历史悠久。沧州一带是回民的聚居区,据资料记载,明代初期,为了解决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进行礼拜的场所,有一当地的吴姓回族官员变卖土地多亩,带头捐资建寺。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沧州市及其附近的其他回族居民也纷纷慷慨资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吴氏主持下,清真寺的建造工程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式开始,历经18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寺落成。这座由当地回族百姓齐心自力建造的清真寺,迄今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
清真北大寺建筑面积广大,气势宏伟壮观,建筑风格独特,其建筑面积和规模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该寺总占地面积74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08平方米。寺院呈东西向,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前院有阿訇室、沐浴室及女寺十余处,西侧是脊出廊的讲堂左右各五间,后院便是礼拜大殿。进入后院,高达25米的三层礼拜大殿依次排列在东西中轴线上。大殿呈“主”字型,殿内有粗40厘米、高4至8米的朱红漆柱90根,气势宏伟,古朴庄重。大殿有九九八十一间,殿内面积1250平方米,可供数百人礼拜。殿宇深邃,环围沉静肃穆,富含虔诚气氛。该寺礼拜大殿由前、中、后三殿和卷棚组成,三殿连绵起伏,纵观横览,均如笔架,肩挑平而不卷,四首龙口含珠。殿内梁柱檩椽,相互咬合。建筑结构为木柱、密梁、尖顶、青砖组装而成,属于文式建筑。
清真北大寺还是培养伊斯兰教接班人的一座享有盛誉的学府。该寺历任阿訇多是有“阿林”(有学识、懂教规、好操守)的人。大寺招收的“海里凡”(即学习宗教知识的学生、接班人),不分省界,不分教派,教学规矩严格,声誉在外。不少年轻的穆斯林不远千里来此求学,除河北本地外,华北其他地区,甚至远在陕西、甘肃、内蒙古一带的阿訇,不少是在这里学成挂幛。
十年浩劫,北大寺也受到了损坏。1980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经过修复的北大寺,不仅恢复了原貌,而且胜过当初,显得更加整洁、美观、恢宏、雄伟。1982年,修复后的清真北大寺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清真北大寺,每天前来沐浴的人络绎不绝。阿訇和乡老们,进行着正常的宗教活动,每日从“邦搭”(晨)到“虎夫滩”(宵)五时不落,寺内不时传来恭诵之声。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