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家中长幼生日,要吃挂面和鸡蛋,称“吃长寿面”。若长辈生日,女婿、外甥都要馈送面及鱼肉等,叫送“生日面”。如逢十周年的生日,亲友都买面和鱼肉送礼,称“祝十”。一般30岁,称“头寿”,60谓“大寿”。富家设寿堂,做寿序、挂寿幛、寿联,摆设寿筵。但40岁不祝十,因方言“四十”谐音为“死日”,不吉利,所以有“生不说四十,死不祭四七”之谣。为避不吉利话,故称“小八十”。近则做生日之风大盛,未成年儿童、在校学生,也约同学互相庆祝,互相送礼,点生日烛,分生日蛋糕,甚至设宴招待。
一般亲戚送寿礼有面、肉、寿幛、寿屏等礼物,外甥、女婿要送厚礼,女婿除送鱼肉鸡鸭外,必须送寿糕、寿桃、红烛、挂面,米制寿桃依年龄计数,60岁送60个。有的寿桃上还插上米塑的彭祖、麻姑、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人物,分列寿桃架上,富家还做龙凤大寿桃、(男龙、女凤)送到岳父家。现城镇贺寿,改送生日蛋糕。
50岁以上逢十生辰,亲友前来祝贺,称“祝寿”。旧时家中有老人次年大寿,则先于除夕设家宴,宴请亲朋。
寿日那天,中堂挂寿屏,四周挂锦帐,堂中摆八仙桌,桌上摆放银器锡器,两旁排列大座椅,铺红色椅披、椅垫。鸡鸣即起,家中举行拜寿仪式。寿翁朝南坐主位,六亲分尊卑男左女右上下坐定。先由长子夫妻奉觞上寿,寿翁执爵离座,到堂前向外敬天,向内敬地,然后回座。接着其余人依次奉觞上寿。毕,进寿面,乐师唱《八仙庆寿》,厨房献“东方朔”、“王母”,雇佣人等献“南极仙翁”。天明,众贺客来拜,寿翁一般回避直接受拜。客到时,堂下作乐,招待宾客的宾相导客上堂,客向空位拜揖,由子孙答拜。拜毕,到另一厅堂饮酒,吃了面回去。有的殷富人家贺寿时雇戏班演寿戏,至深夜方散。此俗现废。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