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豆面灯碗习俗是当地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流传于辖区内的十几处镇街。其中,照旺庄镇、万第镇、沐浴店镇、谭格庄镇、团旺镇一带最为兴盛。
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清康熙年间(公元1661年)的《莱阳县志》记载“又做面盏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就是讲,莱阳人用豆面做成一盏盏小巧玲珑的“十二月”面灯,以面摺数量代表月份,一个摺代表一月,二个摺代表二月……十二个摺代表十二月。面盏内放食油点燃,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多少以卜来年的旱、涝情况,使这一古老习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从元宵节闹花灯、放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成为当地人们的一种祭祀、祈福的民俗形式,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悄悄地传承在梨乡大地。它是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油掺和豆面,使其很有筋力,使灯碗能够做得十分精细,而点燃后能透出金黄色的迷人光晕,所以也叫“金灯”。普通简单的豆面灯碗不改变本色,而用于供奉祖宗家谱和喜庆用灯则多用“色面”,即豆面中掺入带颜色的蔬菜汁或食用颜料,反复揉搓而成,以大红、大绿、黄色为主,其它色彩为点缀,整个是一派富贵、气派的格调,好像古埃及人在制作雕像上的加色彩绘一样。
莱阳灯碗习俗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发地在固定的时间,按照相同的程序,进行相同内容的习俗活动。其中,捏制灯碗是农村妇女们一项重要的“才艺展示”。无论是年轻的小媳妇,还是上了岁数的老婆婆,在正月十五来临之时,都能依照传统习俗,活灵活现地捏制出各种灯碗的造型。在整个过程中全凭着经验和灵性,大胆捏制,挥洒自如,把胶东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祈愿融入其中。
俗语说“礼从宜、事从俗”。随着岁月的流淌,灯碗渐渐地被赋予不同的寓意,内涵越来越丰富。像做成“莲花”和“鱼形”的灯碗,表示“连年有余”;“石榴、莲子”则祝愿人们生活美满,多子多孙;做成属相的灯碗预示着人们新的一年旺旺盛盛,健康平安;做成“十二月”灯的,可预知来年的水旱及收成,等等。这些造型各异的灯碗与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
灯碗习俗的活动内容与人们所关切的现实生活和情感认知紧密相连,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寓意,也是研究胶东历史、民俗、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